私塾之演变
--读《愿你一生清澈明朗》后感
武进礼河实验学校 刘瑛
“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所求遂所愿。做你愿做之事,爱你愿爱之人。愿我们都能像皎洁明月一样,内心纯净,看世间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任何痕迹。”书的封面朴素的一句话却很令人深有感触。让我想去了解丰子恺的恬淡率真的诗意和与世无争的内心。读完他的散文让我向往于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的人生。 使我热衷于一点一滴的平凡日子,热爱于身边事物,拥有着平凡的梦想,心无杂念的为之努力,无宠不惊过一生。
翻开第一篇就是介绍古时的私塾生活,纵观现代私塾的教育颇有感触。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就一直主张因材施教,对天赋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然而现代学校教育的“大班教学”制度让因材施教的现实可操作性大大降低。现行教育体制虽有不少闪光点,但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一个班级往往要容纳四五十个学生甚至更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已是捉襟见肘,就更难做到为每个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了。相比之下,私塾所采用的小班教学方式,因为学生数量少,老师有更多精力关心顾及每一个学生,可以实现个别化的差异教育并关注孩子的个性特长。目前,现代城市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成长无时无刻不牵动父母的心,让孩子在更适合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无疑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同时,以传授文化课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私塾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德育”。在教学内容上,现代私塾根据主办者的志趣、喜好和能力,各不相同,差异很大。但无法否认的是,现代私塾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死记硬背可能会让人忽视理解的重要性。无论是古代私塾,还是现代私塾,诵记都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法。虽然记忆和背诵是被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而全然忽视理解,会堵塞儿童的想象力,湮没儿童的灵性。二是对古代经典的过分倚重,排斥全面的现代教育,可能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些人指出,私塾着重锻炼学生思考,培育个人高尚品格,但在偏重《大学》《中庸》《诗经》等中国经典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学科的教育,例如数理科目的教育相对薄弱甚至缺失。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们会远离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难以和下一个阶段进一步的学习对接,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尽管现代私塾受到部分家长的欢迎,但不可回避的是,其身份并未得到官方认可,地位尴尬。根据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而现代私塾,作为一种校外培训,基本上都没有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办学许可,严格说来都是非法的。而一旦被认定为非法,这些私塾就有可能面临着被取缔的命运,而一旦私塾被关闭,在这里接受教育的孩子怎么办?撇开现代私塾的利弊去留不谈,现代私塾出现的背后,折射出的实际上是家长们对于现行教育制度的一些不满。而传统教育方式如何进行改革、如何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才是一个我们更需要关心的问题。毕竟,对众多家长来说,让孩子在学校或者私塾接受教育并不重要,而在教育的影响下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如果我们成长的道路没有坎坷,一帆风顺,反而不是好事,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老师们简直是小心谨慎,如露薄冰。现在社会、家庭对孩子已经够宠爱了,到了学校老师如果还是一味的表扬却不敢批评,只会害了他们。而在古代私塾中只要是背不出书或者写不好字先生都要“戒尺”打手心或者打后脑,背书时几乎没有不挨打的。散文中所叙的先生书桌的地上,眼泪经常是不干的!这是要流多少的泪挨多少的打呀!孩子们挨打后下去乖乖背书,好好写字。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惩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不会是完整的孩子。因为我们的是非观是需要一点点学习的,而惩罚是说服更为严厉的老师。在以往的教育中不难发现,我们往往是受了惩罚,然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惩罚利用多么严厉,才知道自己犯的错有多么严重。我们正是在每一次的惩罚中学会了怎样去认识错误,怎样去承担责任。而一味地说服教育不但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会是我们在一遍一遍地絮叨中厌烦、麻木,达不到让我们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目的。因此,惩罚教育是培养我们责任感的好机会,也是让我们牢记前车之鉴,不再犯错的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