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学习总结反思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如果老师不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师德,那他的教育就会使他和学生之间筑起一堵墙。《爱心与教育》一书中提出: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能让学生具备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和尊重,学生会感到人格的尊严,又会对老师产生朋友般的信赖。创造这种师生情感关系,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以及对学生的真心付出。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取得学生对你的信任和尊重。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从而达到彼此尊重、信任。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对学生要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这种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权威的关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正是因为受“师道尊严”的影响,现在的部分教师把维护自己的威信、体现教师的权威,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而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压制的手段,迫使学生承认错误,致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这样的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了。因此在进行对学生的教育时,我常常想起有句话:“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有的学生就这样,你跟他来硬的,他的犟牛脾气也会越来越牛。灵活运用教育手段(如冷处理)让他消除对抗情绪,改善师生之间的对立关系祈祷很好的作用。如果以强压的手段对待这个学生,那只会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教师的智慧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败。
同时,教师的师德也体现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要求教师蹲下来跟学生沟通,让学生觉得你跟他是一样的,没有谁优谁劣的区别。很多教师都知道教师要平等的对待学生,然而他们的平等是对每一个学生而言,还没考虑自己本人与学生之间是否平等。从日常教育可以看出,教师们习惯于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总是说:“你的缺点是:……”但老师就是从没找过自己的缺点,这就是不平等的表现。我们需要做到的是不怕学生找到我的缺点,让学生明白老师与他们之间是一样的,可以互相提意见,感受平等的关系。缺点人人都会有,不要怕学生找到老师的缺点,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同时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过来,对教师而言是一种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学生,并不是一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身的喜怒哀乐,甚至他们比成年人更敏感,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些行为及话语就会在他们身上留下永不可磨灭的伤害。作为他们人生成长中的领路人,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心,带着他们在这段人生路中留下踏实的脚印,从而在今后的道路中走出自己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