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拿感人的话去教育、影响孩子的父母,往往是话没出口就错了———他们低估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他们虚假的表演,反而会误导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我的女儿还是挺幸运的:她的父亲对她至少是真诚的,自然的,明智的。
我不想刻意“感动”女儿
陈大超
“爸爸,你怎么不换一个手机啊。”帮我给一个朋友发短信的女儿说。女儿发短信的速度特别快,在家里过寒假的她,也乐意帮我发。“你这个手机也太老了,有的键要按四次,才能按出来,难怪你给别人发短信那么慢呢。”她接着说。
是的,我的这个手机太老了。它是我们家用的第一个手机,是妻子的哥哥用过几年之后,更换新手机时送给她的。她用了几年,觉得在学生们面前用这种老式翻盖手机,面子上有些难看,便买了一个新的。买了新的,她便把这个旧的送给了我。女儿读大学时,需要买手机,我们自然给她买的是新手机。
我是很少用得到手机的。我几乎天天都坐在家里的电脑前工作,我们家的座机,就放在我的旁边。朋友们跟我联系,都习惯了用座机。但手机也有它的好处———可以在节假日跟朋友们互相发发祝福短信。这个老式手机,也就在我手里用到了现在。我当然知道,这个手机确实该换了,有时候当着别人的面,我都不好意思把它掏出来了。但想着我又不靠它来给我挣面子(我确实也没有什么面子,硬是要靠一个拿出得手的手机来维持),我何必要多花一笔钱把它换掉。
我想,如果我想让女儿受到感动,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会说你很快就要到香港读研究生了,虽然只读一年,但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就得十多万元,爸爸能为你省一分钱就为你省一分钱吧,爸爸宁愿自己吃苦,宁愿自己用旧手机,也要你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但这样的话,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说。我觉得这样说,很可能会给孩子提供一种虚假的信息。
女儿从小到大,我这个当爸爸的,从来就没有在她面前说过一句感动她的话。我为她做的事,说到底,是我为我自己做的。那些事,做了就能让我心安,让我舒服,让我快活,让我高兴,让我心里长久地充满了喜悦与幸福。如果我把我这种很真实的情感隐藏起来,装着含辛茹苦受苦受难的样子,说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话给她听,那么我这样做是什么意思呢?又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呢?是想让她记住爸爸的恩情———今后别忘了给爸爸以回报,还是想让她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
我见过许多当父母的,刚刚还给孩子讲过一大堆无比感人的话,转过身来就去纵酒作乐或者在麻将桌上欢声笑语了。他们以为孩子只长着耳朵而没长眼睛。他们不应该,孩子其实更喜欢根据自己亲眼目睹的事实做出判断。
我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孩子做了什么,我做得到底怎么样,我到底是为谁做的,相信我的女儿都是看在眼里的,都会根据她目睹到的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
总想拿感人的话去教育、影响孩子的父母,往往是话没出口就错了———他们低估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他们虚假的表演,反而会误导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我的女儿还是挺幸运的:她的父亲对她至少是真诚的,自然的,明智的。
(选自2010年3月《杂文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