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葛震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一、什么是习惯?
故事一:再如你我看带着手机,很多人都有手机,我给你描绘一下我们有的人打电话。“喂,到了吗,我就在府新大厦门口等你,你从什么路坐车转过来,往前走多少米就到了,我在楼下等你,我们听报告”。很多人打电话就是比比划划的,您说您这个电话也不是可视电话,可这个手比划就是浪费。这个手不动就感觉别扭,为什么别扭?因为你习惯了,不让你做你就难受,这就叫“习惯”。
一个人习以为常的行为就是习惯,习惯就是你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不让你做就难受,这个就叫习惯。爱因斯坦说得好,什么是教育?他说“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就是说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教育。习惯就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看到或碰到某事就心里头痒痒的。比如我们今天来了很多妈妈,很多妈妈一看到一个大商场
心里就痒痒的,有钱没钱都喜欢进去。
故事二:比如我们深圳的十月半,年年都要举办,历时非常悠久,我们都习惯等待在这一刻,有用没用的会采购一大堆商品。是不是这样?因为则种习惯你们是从小熏陶出来的,使扎在骨子里的。有句话叫做“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确实是这样,只有从小熏陶出来的,才是永远磨灭不掉的,为什么戏文中的丫鬟和小姐不同?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不同,表现出来的身份、气质也就自然不同了。
可我就没有这样的习惯,因为我不是深圳人。
故事三: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这就是习惯,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重复中形成的,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二、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今天为什么讲培养习惯这个话题,因为习惯对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正如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故事一:良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得是一家外企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有很多应聘者去参加答辩考试,一个个考下来,虽然对答如流,但都没有被录取。轮到最后一个人了,他走进房门时,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有卫生习惯的他很自然的捡起纸团放到纸篓里。这时,考官说:"请你看看捡起的纸团。"这位应聘者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情欢迎你到我们公司来任职。"后来这位应聘者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
这么一个小小的习惯,竟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大的福音。在让人无限感慨之际,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良好的习惯,简直就是无限的财富。
故事二:成功从脱鞋开始。
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就是从好的习惯开始。
故事三:好习惯的意外收获。
故事四:坏习惯会让人坐失良机。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等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 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这些年轻人一听,顿时捶胸顿足,感慨万千!
故事五:跳来跳去皆是习惯惹的祸
最近媒体报道的儿子跳槽成瘾事件。
故事六:我们一起来来回忆那些拥有好习惯的朋友。
我们可以用事实来证实习惯是怎样决定命运的。身边的人和事。(略)
在座的妈妈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从儿时一起长大起来的那些朋友、亲戚,看看拥有好习惯的,他们的事业、成绩是怎样的,那些摔性、随意的,不知是非观念,不知自我约束,不知关爱他人,不知为人着想的,又是怎样一种生活。
三、习惯是什么时候养成的?
故事一:“三岁看到老”。
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积累中养成的。
“三岁看到老。”这句话是又来历的。我们来看个故事:198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在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提问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科学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段对话是耐人寻味的。从幼儿园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
所以,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曾经说过:“三岁决定一生。”他说: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了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宗教的狂热可与之相比。除此以外,几乎所有的人力都难战胜它?即使是人们赌咒、发誓、打包票、都没有多大用。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故事二:
大象的故事:从小象的时候就被人牵着鼻子走,长大了,也就习惯被人牵着鼻子走。
老虎的故事:从小素食,不知肉味,习惯跟人在一起,不会吃人。饲养员习惯老虎的驯服,忘记了老虎的兽性,让老虎舔了沾在地上的血,激发了老虎的兽性,命伤虎口。
四、现代孩子应该具备怎样的好习惯?
一个人的好习惯有很多,比如:诚信、礼貌、爱心、乐观、谦虚、节俭等等。
今天我不分的这样细,我只从大的方面讲,就分为 “做人、做事、学习三个方面”: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
1、做人——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
宋王应麟《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又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爱心是教育出来的,是父母引导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故事一:让孩子懂得孝心。
衡量爱心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要有孝心,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您就仔细的想一想,您的孩子有没有孝心?
我观察的结果是,我们现在很多的父母对孩子很有“孝心”,孩子对父母不一定有多少孝心。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老人带孩子,包括中年人。孩子在那儿吃冰糕,或者吃香蕉,大人过来逗孩子。“宝贝,给我吃一口。”小孩都很乖,给。大人拿过来了,装模装样拿到跟前,“不喜欢吃的东西,你吃吧,真乖。”如果哪一个大人不开窍,拿过来就咬了一口,孩子就哭了,你怎么真吃?我们的传统真吃是不对的,假吃是对的,结果孩子就知道大人是不吃的,小孩子爱吃大人是不爱吃的,好东西大人都不爱吃。爸爸爱吃鱼头,妈妈爱吃鱼尾巴,我爱吃鱼身子,真好。是不是这样的教育?这样教育好吗?
的确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这么做,我们有一个妈妈做的就非常好。姓周,是我的朋友。他们一家三口都喜欢吃橘子,妈妈买橘子与众不同,她不按斤买按三的倍数买。晚饭后家人吃橘子,妈妈让儿子拿三个橘子洗干净了,拿过来一人一个,就剩下最后三个橘子了,儿子拿在手里看着他的父母,没像往常一样的送过来,而是看着他的父母。那个意思就是说,就剩三个了,你们俩还吃?妈妈给丈夫使了一个眼色,吃。结果爸爸妈妈一边剥橘子,儿子一边流眼泪,一点都不心疼我。妈妈说我把这个橘子吃下去了,一点味都没吃出来。我说你做得对,我说今天的孩子不缺两个橘子,他缺的是心中要有别人。所以我给父母的一个忠告是什么呢?千万别让您的孩子吃独食啊。您教育孩子的最低水平是吃东西一人一份,您就把您那一份慢慢悠悠的,有滋有味的吃下去,这就是教育。
咱们再说了,那个分橘子的孩子长大了,考上了北京大学。亲戚朋友很高兴,这个给50,那个给100,一共给了500块钱。他妈妈说真没想到,春节回家看奶奶,儿子把这500块钱装了个红包都给了他的奶奶。大家想想看,孩子有500块钱属于自己的钱,能舍得给一个远方的老人,这个不容易。这就是好习惯的培养。关于这一点,2000多年前我们的孔老夫子就有一句名言,叫“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他的天性一样自然,是不是这样?
我们是不是会发现有的孩子特爱笑,见人就喜欢微笑,就好象天生就爱微笑一样。有的孩子好像天生旁若无人,总是没有礼貌,这差别就很大了。这就是习惯,习惯的培养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特别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是每个任何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准则。孩子在做事之前应该有先了解规则的习惯。譬如:在各种荣誉或机会面前,是让孩子公平竞争,还是利用权力给孩子开后门吃偏饭(我校进加强班的学生),在冲突面前是合理的寻找问题的症结,还是一味的包庇自己的孩子,就是典型的规则问题。
讲究效率。成功的事业离不开周密的设计和有效的奋斗,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
包括:A、人生有规划; B、每天生活有规律; C、时间安排有计划;D、学习有计划;E、自我管理有条理等:①做事要有条理,不仅是做事有效率的保证,而且会使人养成审美的习惯。②按规律办事:a、睡眠问题;b、开发脑资源。③追求效益:a、勤俭节约;b、节省时间,做事不拖拉;c、乐于接受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能;d、节省成本。如中国古人留下一首著名的《明日歌》,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前有这样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④做事成功需要毅力顽强。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贾岛:十年磨一剑。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友善合作。单枪匹马打天下的时代结束了,人类进入了一个合作的时代。善于合作的习惯包括:A、乐于助人;B、虚心请教别人;C、团结友善;D、平等待人;E、尊重不同意见。譬如: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选德:“软件是一个集体性的劳动,人才必须组织起来,围绕一个正确的方向,围绕一个目标,才有价值。中国不缺少有才华的年轻人,而是缺少团结合作的精神。”如蚂蚁精神。
合理消费。我的建议是要消费,但不要铺张浪费,要顾及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坚决制止家长为了显富而将孩子引向奢靡不负责的歧途。
3、学习——乐学、爱学、会学、。
爱学是第一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人的四种学习需要:A、认知需要;B、发展需要;C、报答需要;D、竞争求胜需要。
(2)学习习惯比考试成绩更重要。一般来说,孩子如有以下十个基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是优秀的:A、学习有目标;B、提前预习;C、认真听讲;D、完成作业;E、及时复习;F、正确使用学习用具;G、规范书写;H、积极提问和讨论;I、经常阅读;J、持之以恒。十个学习习惯中核心是主动学习,而主动学习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五、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的几种做法。
1、加一加,减一减法。
例如,在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时,可结合孩子兴趣特点先选择故事书,由浅入深,由短到长。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三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家长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2、二十一日持续训练法。
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 。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周士渊先生分析,这21天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既然这21天是个平均数,那我们用一个月的概念更好记,而且更保险,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同时,周先生还总结出习惯培养的七个秘决,即:
A、真正懂得重要性
B、找出可行性分析
C、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D、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
E、每天前进一点
F、借东风
G、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名言,即“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3、因材施教法。
下面是我碰到的四位家长的成功做法。
故事一:找准切入点
我儿子做事没有条理。做作业时,书和本子摊在桌子上、床上,到处都是。我提醒他很多次,他总把我的话当耳边风。没办法,我只好帮他收拾。但总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我就抓住他喜欢玩电脑这一点,为他制作了一张表格,列举了做事有条理的几点要求,每做到一次就贴上一个小五星,每星期得到30个小五星,就可以在星期六下午玩电脑,否则不行。一段时间下来,效果明显。现在,儿子慢慢养成了自觉收拾书包的习惯,做事有条理多了。
故事二:重在引导
在家里,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每次孩子放学回家,我们都会问一下他在学校的情况,鼓励她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多和同学交流,引导她看看课外读物和少儿节目。时间一久,孩子自己就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完成后就看电视里的少儿节目,跟着节目学习英语,也跟着节目学做一些小制作。
孩子有了坏习惯,家长发现后,不能只是骂他,批评他,而应该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启发他。比如我孩子走路有弯腰驼背的习惯,我们就让他看电视中军人和舞蹈演员的挺拔身姿,比一比,哪个好看。这样启发的作用,比光讲道理效果好。
故事三:保护好奇心
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要有足够的耐心,以保护这种宝贵的好奇心。我发现我儿子特别爱动脑,只要他好奇的事物,都爱刨根问底。有一次,查水表的人到我家查完表走后,儿子就到卫生间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开始的时侯,我以为儿子在大便,过去一看,原来儿子在看水表。我问:“云成,你在干什么?你想认识水表吗?”“爸爸,我想知道。”我告诉他:“你知道为什么水表上红色的针比黑色跑得快吗?因为它下面是许多齿轮,跑得最快的齿轮最小,跑得最慢的齿轮最大。”儿子高兴地点点头。我趁机教儿子学会看水表。有时儿子到邻居家玩儿,也会去看人家的水表,邻居都纳闷,这个小孩儿还会看水表?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故事四:温故而知新。
1、训练孩子及时做作业。
由于笑含性格外向,极其活泼,但自制力弱,我就和女儿约定:放学回家先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作业后,复习前面学过的功课,然后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功课。每天她放学后,我先放下手里的活,陪她做功课。一般的题,我要求她自己做;复杂的题,我给她提示一下,让她自己思考。如果她还不会做,就给她讲解,然后再出几个同类型的题让她巩固一下,直到会做为止。通过这种训练,女儿在遇到同类题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2 训练孩子学会复习
“温故而知新”。每天晚上,在作业不是太多的情况下,我和女儿一起复习前面学过的各科知识:语文、数学、英语等。通过这种训练,女儿能在做完功课后比较自觉地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
3 .教孩子学会利用时间
短短的中午,是女儿最高兴的时侯,吃完午饭,我陪女儿一起运动,我每天中午都会抽出时间陪着她一起听听录音,打打羽毛球,或跳跳舞。我们俩一起活动,女儿那高兴劲就甭提了,她把舞蹈老师教的舞蹈片段教给我,教我胳膊要伸直,动作要协调,那认真劲俨然是个老师。
最后的寄语: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父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
习惯”。让我们一起努力,给孩子播下一段好习惯,帮孩子收获一个命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