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杂谈(罗兰)
发布时间:2012-02-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罗兰
《百年孤独》杂谈
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罗 兰
马尔克斯应该是个非常有趣的老头,我想象他应该是个性情中人。当发现上世纪中国的市场上那么多盗版的《百年孤独》时,他狠狠地发誓,有生之年不会授权中国的任何一家出版社。哈哈,不过,在他八十四岁的时候,这个誓言又被他自己打破了。他让我想起《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可爱、有趣又古怪的老头。
有幸常州购书中心上新书的速度,马尔克斯的誓言一破,紧跟着热腾腾的新书就“出炉”了。2011年的夏天,当看到寻找已久的《百年孤独》终于别致地摆在一楼门口大厅的时候,真是忍不住欣喜。
但阅读《百年孤独》的过程却并不都是高兴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原因可能有三。其一:我看的是翻译过来的版本,不是原版。两国文化不同,很多时候并不能体会其中语意的奥妙。不如看莫言、刘震云的,看到妙处,总让人感觉淋漓尽致,忍不住拍案叫绝。而看《百》却总觉得译本绕了半天,不知道要说什么。其二是翻译的问题,大概译者为了“忠实”原著,遣词造句总让人有隔靴抓痒的感觉。不过想想译者压力也很大,这么一部书,翻下来七七八八,也不容易。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我觉得是我本身的文学素养还有待加强。很多时候,不知道是不能参透马尔克斯那老头的意呢,还是不能参透译者的意。总之自觉水平有限。所以直到今天,这本书还在我案头,因为还只读了半本。大概要下一次,闲极无聊的时候,才会翻了。
建议大家在读的时候,手边准备一张纸。因为书中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事,人物众多,而名字冗长且相似,不易记住。所以不妨边看边画个简易的族谱。比较容易领悟作者和译者的意思。
《百年孤独》的主旨却不难理解,可以说与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说人的孤独感。文中的人物无论的唐吉可德式的家族领袖何塞·阿尔蒂奥·布恩迪亚,还是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一个个都天赋异禀,想象丰富,又具有创造性,可以说都是天才。但一个个都沉浸在孤独中,无论是父子还是兄弟、姐妹,相互之间都不交流。你不得不感叹虽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但人类的感情却如此相似。这大概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2012、02、15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