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公民教育社区服务活动课程概述》有感
发布时间:2012-06-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琳

 

公民教育社区服务活动课程是指学生作为公民,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区情境,开展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活动,满足社区的实际需要,养成服务精神,同时在服务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实现自身的生长,并通过活动理解民主的意义,增长公民知识,形成公民技能和养成公民品质,成为负责任的新公民。
公民教育社区服务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课程整合。首先,公民教育社区服务活动课程整合了“服务学生学习”和“服务社区”。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区,同时在活动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服务活动能满足社区的真实需要。其次,公民教育社区服务活动是一门整合了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我关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公民教育的原义是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的和谐教育。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的内容既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2、强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社区是学校师生在其中生活、学习、活动、交往的区域,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服务社区目的是使学生关注社区中的问题.并学会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使学生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往,懂得理解、尊重,形成群体意识和归属感,增强公民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学会民主参与技能,养成公民品质。3、强化服务活动在公民资格生成中的作用。形成服务伦理是民主社会的主要特征,服务精神的养成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重视学生民主生活体验。公民教育社区服务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亲力亲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合作能力,获得民主生活体验。
公民教育社区服务活动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包括以下内容:1、主体意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发展主体性。2、权利义务意识。课程在实施时重视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在以往教学中的从属地位。此外,学生通过参加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了解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强了义务意识。3、民主参与意识。课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整个活动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民主生活和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学习过程。4、道德意识教育。学生通过参加公民教育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了解社区的概况和社区公民应遵守的日常道德规范,学会关心他人,帮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良好的道德风气,养成良好公民品质和价值观。5、规则意识。公民教育产生的土壤是当代民主社会,而民主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与法治。法治社会的建立需要培养具有法律意识的公民。公民教育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学会与同学、他人的相处,了解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的规则,并按照组织规则开展活动。此外,通过与社区相关机构(法院、公安等)的接触,了解社会公共机构的办事规则,接受相关法律法规教育。6、生态意识。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将学校教育的视域扩大到自然和社会,扩充了学校教育的内容,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保护作为重点。通过社区服务中的环境保护相关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公民教育社区服务活动课程将公民教育的理念融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之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体现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公民意识教育。它适应了国际公民教育趋势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也弥补了我国社会课只重视知识传授,而不注重行为训练的弊端,从而尝试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公民教育课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