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比今天知道得更多”(江俐)
发布时间:2012-12-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江俐
“我要比今天知道得更多”
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江 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写道:“掌握牢固的、深刻的、理解透彻的知识,培养人在整个一生中都在追求‘我要比今天知道得更多’的不可动摇的愿望。”我觉得我也一直在尝试帮助我的学生实现这个愿望,以达到和谐教育的目的。
一、 针对孩子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不要对学习落后的儿童进行不适当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拯救这些落后儿童,他耕耘了35年,教了107个能力差、智力差的孩子。编了一本专门的习题集,激发儿童求知的愿望;上专门的“思维课”,丰富儿童的智力生活和情感生活;编一本专供他们阅读的文选,丰富他们的语言,使儿童的头脑接受和储存信息,教育过程中记了几十本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107名原来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儿童,后来都成了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
在我们的教室里,也会有少数几个这样的孩子,我觉得要做的就是精心准备土壤,把知识的种子播种下去,虽然这是“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和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撒下的种子要过好几年才能长成幼苗”。但我们绝不能放弃,我们无奈,孩子更容易丧失信心。只有帮助儿童把学习看成一种要求作出很大努力的劳动,每天努力一点,就能学到一点知识。“时间就是知识”,只要比今天知道得更多,他就成功了,他就品尝到幸福了。然后,他求知的愿望就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
我班里有个叫刘昊天的学生,据他父亲讲是缺锌元素,说话、做事,包括走路姿势都显得与众不同。刚入学,我就帮他制定了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正好学校开展“168爱生活动”,我把教育他的过程都记录了下来。看,原来吐字不清的孩子,上课举手发言了,会朗诵诗歌了,能考及格乃至七、八十分了。他每天都在努力,都比今天知道得更多。他一点一滴的变化令他幸福,令家长幸福,更令我幸福。
二、正确评价孩子,树立美好愿望;
“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教育工具,它应当激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习的一种惩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培养儿童的荣誉感和自尊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
所以,我们教师面对所有的孩子,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孩子,不断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朝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发展,这样人人将来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教了低年级后,我发现小孩子比大孩子热情多了,活泼开朗,无忧无虑。可一些聪明可爱的孩子却免不了因为一些坏习惯影响自己的成长,正是可惜。“评价里包含着刺激,应当使儿童在这种刺激的影响下,确立一种要学好而不要学坏的意向。”那怎样正确地评价学生,让他们树立荣誉感和自尊感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平时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举动,并进行适时的评价。当然评价要中肯,既要有榜样的力量,又要有反面的事例。而最有效的评价就是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三、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整个智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丰富。”我们学校这学期组织的课前才艺表演,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表演的舞台。难以想象,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竟有那么响亮的歌喉,男孩子竟会变魔术,童话故事、成语故事、课本剧演得有声有色。而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正确评价激发了他继续读书和思考,力求自己付出努力,丰富自己的才艺,促进培养全面发展,
“做出自己的努力,靠劳动取得成果,享受到脑力劳动的快乐。儿童沿着这三个阶梯走上去,就会掌握牢固的、理解透彻的知识。”而对学生来讲,经过努力,每天比今天学习得更多,还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充满了自信心和乐观,就树立起了荣誉感和自尊感。从而,自主学习的愿望就更加强烈。“和谐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学生充分的表现,既是我们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发掘的教育财富。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会一如既往地学习教育大师的教育理念。针对孩子个性,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正确评价,促进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我要比今天知道得更多”不可动摇的终生学习的愿望,打开和谐教育之门。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