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教学第一课时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
发布时间:2012-12-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姜蕾
学习了《语文教学第一课时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我知道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对于第一课时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揠苗助长
识字与写字,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应作为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但许多教师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味往上拔,把应当是第二课时精读品析、语感训练的教学目标移植过来。学生文本还没来得及读正确,脉络还没来得及梳理清晰,便在老师的指令下牵强附会地读得摇头晃脑,制造出一轮轮高潮迭起的假象。这样快速成长的树苗必然是弱不禁风的,经不起检测的考验。
误区二:隔靴搔痒
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蜻蜓点水,新词的理解隔靴搔痒,写字的指导示范无影无踪,初读课文雾里看花。花了大量的时间启发学生质疑,问题提了一大堆,正需要老师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时,教师又把学生硬拽回机械浅层的字词教学,浮光掠影地感知文本。这样的课堂如镜中花,水中月,学生又怎能实实在在学有所获呢?
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两个标志:一是教学目标制定恰当;二是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因此,有效性策略如下:
策略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我们要把握年段要求,突出年段特点,让学生在第一课时中真正品尝到语文的“本味”。
策略二:落实核心教学目标
(一)注重预习,提出具体预习要求。
(二)保证教学时间要足够
1、用语简要惜时间
2、目标落实花时间
(1)识字学词——咬定青山不放松
(2)写字教学——有的放矢攻难关
(3)初读感知——磨刀不误砍柴功
(三)教学活动要精当
1、紧扣题眼读课文
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切入口。
2、紧抓段落寻实效
在这个环节中,一是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化;二是要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的剖析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让学生在语言精华处潜心揣摩,体味其中滋味。
3、围绕重点设悬念。
语文第一课时结束时,教师也可巧设悬念,抓住学生好奇渴求的期待心理,以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习心得:通过本篇文献资料,我知道了正因为教师对于第一课时教学的错误认识,才导致了错误的教学模式,第一课时在教学中的地位也是可有可无。其实不然,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习与探究兴趣的第一步;是带领学生感知文章脉络、整体把握的关键;是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扫除浅层文字障碍的重要环节。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教师的教学智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在课前备课上下足功夫,在课上灵活应用。把握好小学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的特点,关注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优化环节,步步落实,求新求变,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