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7-9年级,如何说孩子才会爱上你》随笔四 (张丽慧)
发布时间:2012-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丽慧
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作为父母,到底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
一.少说“一定要努力”,多说“尽力了就是好样的”。当孩子听到从父母口中说出的“一定要努力”这样的话,会感受到家长对他们成绩的重视多于他们自身,以及无尽的压力,因此会拒绝与家长沟通。倘若听到的是“尽力了就是好样的”这样的话,感受到的则是家长对他们的爱与理解。家长千万不要小看这句话,它能促进亲子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孩子进步的空间和时间。孩子会真诚地接纳父母的教诲。
二.不说“爸妈希望你过怎样的生活”,要说“你希望过怎样的生活”。
爸妈希望你过怎样的生活,只不过是家长一厢情愿且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想法,这不仅不能鼓励到孩子,反而会使双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你希望过怎样的生活”,体现的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尊重,这既可以达到鼓励孩子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增进双方之间的沟通。
三.要多用“我觉得”,而不是“你应该”。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要尽量少说诸如“你应该”,“你必须”此类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式口吻的。而如果家长改用“我觉得”,“我认为”这样的话,孩子则会接纳家长,听家长的话。因为从家长的语气中,孩子能够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尊重。
四.少责备,多鼓励
责备孩子是一种最差的教育方式,它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不行”而失去自信。而鼓励的效果则相反,它除了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外,还能融洽亲子关系。所以教育孩子,家长必须莫责备多鼓励。
五.少做主,多听孩子的意见
如果一个孩子无法决定他自己的事情,他就会倍感沮丧,会非常仇恨父母剥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亲子关系比如是充满火药味的。如果家长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那么就不要事事为孩子做主,而是让他们参与选择自己成长的方式。
六.少唠叨,多让孩子自己思索
一味地唠叨是家庭教育最无力的表现,说得越多,孩子听从我们的几率越低,我们的威信也就越低。教育孩子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希望各位家长都能牢记以上几点,做孩子的好父母,好老师,好榜样!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