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国平文章有感(王琳)
发布时间:2012-12-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琳
读周国平文章有感
假期当中学习了周国平的一些文章,原来我只是读一些他的散文,关于他的教育类的文章我很少涉及。但是经过假期当中的学习,我才发现其实他的很多观点能给人很多的启发。
这句话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自己也在努力地践行着。
罗素说:“教师爱学生应该胜于爱国家和教会。”一个教师如果连自己的学生都不爱,何谈爱国家爱人民。考核教师应该主要看其是否得到了学生的爱戴。
教育学生热爱读书。周国平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如何生长?我认为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但是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萧伯纳说,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这是没办法的事,这是教育体制问题。但是作为老师,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有天天和孩子们思想交流碰撞的机会,因此,如果自己的行为能产生一个磁场,能把读书的快乐,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这是我所追求的。
书籍能使人成为文明人,电视能使人成为野蛮人。所以我不希望孩子们看电视,我只有引导孩子们读书。对于好读书的孩子,我经常在班里表扬,让这个孩子高兴,快乐的同时,我想能够熏染其他同学的读书欲望。
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们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阅读好书的效果与此相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的生活,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
周国平说,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一个优秀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今天班里的一位家长打来电话,她告诉我孩子如何佩服我的教学,孩子如何感觉语文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听罢,心悦。
我们都知道,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才,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高低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完善自我教育。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
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就让孩子们的心灵逐渐丰盈起来吧。逐渐锻炼他们的羽翼,让他们能真正地博击长空,引领世界。
我深知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但是我所做的事情就是把孩子们引到大师的面前。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