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有感
读《围城》有感
发布时间:2012-12-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俊
读《围城》有感
看完《围城》这本书,让我又有了些新的认识。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城"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借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也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种是真正的大人物,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城府,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