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人者,先立身
发布时间:2012-12-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虞萍

                   教人者,先立身

  ——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感

  我不是一个容易动感情的人,但是读完霍懋征老师的报告,我却不禁潸然泪下,在我心里涌现出一股莫名的感动。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霍老师一点也不为过,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全身心的甚至是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为全民基础教育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哪怕是在条件艰苦的那个年代,哪怕是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对待,哪怕是各种利害关系的胁迫和引诱,霍老师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上,亲力亲为地教导自己的每一任学生。反观现在,办学条件是如此的优越,薪酬待遇是如此的优渥,社会环境是如此的稳定,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又有什么顾虑不去尽力,又有什么脸面不去奉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篇文章,我读了数遍,每一遍读下来都有不同的感受。我也会经常问自己,教师是什么?有人形象地说:教师是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业务上的导师,生活上的长者。”。霍懋征老师的文章,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教师是以人影响人,以人教育人的职业。教师自身的品德直接影响到不断成长的每一任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品德,我认为要做到“三耐”,即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考验。

  在工作中,我们如果耐不住清贫,爱岗敬业也无从谈起;生活中耐不住清贫,就可能纵情吃喝玩乐。耐不住清贫,你如何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尽管当前老师的待遇有所提高,但是我坚持认为要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有许多学生在仿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认为是行为的准则圭臬。市场经济大潮下,各种物质利益诱惑让人防不胜防,从小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他们未来的道路刚直不歪,一生受益。

  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思想灵魂的修养体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风范。寂寞是人生中难以摆脱的事情,它如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

  耐得住寂寞,就看你的认识和追求动机是什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出人头地,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赢得别人的认可。问题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有没有刻苦努力的准备,我们有没有踏实肯干的决心,我们有没有坚如磐石的定力。

  其实“耐得住寂寞”是一种良好的态度与心境,是明智和自律的表现。身处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往往被外界的纷争与繁华所诱惑,因一时的失意盲目而不知所措,倘若不能“耐住寂寞”,势必会随波逐流,失去自己做人之本,这样还谈何教书育人。

  不可否认,我们之所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始终还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手段。所以,当我们谈到爱岗敬业时,这只是我们教师尽到了我们做为这个职业的责任,并不能上升到师德这个高度。一位老师只有耐得住了种种考验,品德和责任完美融合,才会自然地形成一种的气场——浑身正气,傲然独立。

  世间行业千千万,行行出状元,当今社会,职业贵贱的观念愈来愈淡,做一个教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已经成为我正在追求的人生目标了,也将是我一生的追求。因此,我不会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与追求,甚至偏离自己的道德底限。财富、名声、地位固然很吸引人,但是如果仅仅为了这些东西而去做事,等待我的终究只会是迷途。当我们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时;当我们在窗外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时;当收到学生的贺卡、充满祝福的短信和饱含感激的电子邮件时。我们都会被一种幸福感、自豪感所包围……

  教师是生命塑造者。我们在不断地实践着再熟悉不过而又时时被遗忘的一个普通的话语——教书育人。在我们的眼里,知识、能力、方法等都成为学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我们能够不断地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我们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我们能够温柔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知道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在这种积极的期盼下,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愿望得以激发;他能够在学生遇到成长障碍或失去动力时,用爱心和智慧唤起学生对希望的追求!我们懂得并尊重每一个学生;我们珍惜和孩子的每一次和每一刻;我们会精心营造快乐的校园生活,使孩子们生活得更快乐、率真。

  这些就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些就是我为之努力的方向,这些也会是孩子们必有的现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