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独特的幸福
教师,也许没有政治家受人尊崇,没有经济学家受人羡慕,没有科学家受人爱戴,注定一辈子平平凡凡、默默无闻、为人作嫁,但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幸福。 本文由一起去留
(2004年8月25日《教育文摘周报》曹开华)
教育是一种幸福
教育是一种幸福,教育的理想就是引领孩子们一心一意、时时刻刻去追求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幸福,去成为他们本来就应该成为的人……所以,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应有的发展空间自由、充分、和谐地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英才教育”扭转为“大众教育”,要聆听每一颗心灵发出的童音;所以,我们要带领孩子体验生活,一起体验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2004年12月22日《教育文摘周报》管文锦《追寻教育的原点》)
没有什么人天生就是幸福的,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奋斗。人和人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差别——选择什么样的路,其实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应不甘寂寞,不甘平庸,在困境中自强不息,永远向着远方的目标前进。(张万祥《新课标德育资料库》)
教师应该成为幸福生活的人
教师应是社会发展中真正的觉悟之人,是关怀中人、责任中人、事业中人,他们是思想者、创造者、博爱者和先行者,他们既是一个历史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学者,又应当是一个生活的幸福者、成功的学习者、快乐的创造者。他们应为社会所敬仰,站在社会的前列。他们的伟大在于对学生由衷的关爱,对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与科学把握,在于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与特点的关注与研究,在于对教育时空和教育策略的创造与优化。
(2004年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袁炳飞《让师生都成为幸福生活的人》)
采摘一路的幸福体验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2002年11月28日《人民政协报》袁卫星《采摘一路的幸福体验》)
教育充满着欢乐和幸福
无论是教学还是带班,看似枯燥乏味,实则充满着欢乐和幸福。要化平淡为神奇,就在于用心去感悟每一天。当学生在人生探索之路上愁眉紧锁,你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找到最佳办法后,帮他解除烦恼、走出困境。“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境界,定会让你心潮难平。
(2006年三期《班主任》薛慧丽《千万别让自己的心生出皱纹》)
将师德植根于教师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中
过去的师德建设常常等同于“劳模化”的事迹教育,教师们常常看到劳模们抛妻别子、丢家舍业的事迹,但这样的价值取向和师德观不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如果我们单纯地要求教师忍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忍耐没有限度;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教师付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单向的付出没有尽头。要取得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要让我们的师德经久绵长,我们就必须将师德植根于教师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中。
(2004年11月15日《德育报》赵翠娟《将师德植根于教师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中》)
女教师的幸福
作为女儿,能够孝敬父母,被父母需要,是一种幸福;作为妻子,能够扶持夫君,被丈夫需要,是一种快乐;作为母亲,能够照顾子女,被孩子需要,是一种享受;作为教师,能够传播知识,被学生需要,是一种满足。
正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们油生一份责任,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扮演好生活中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