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陈丽峰)
发布时间:2013-06-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丽峰
读《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
教师最需要什么?作为一个已经为人师表十几年的我,这个问题,也曾盘旋在我脑中好多次。曾经认为,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如何去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也曾认为,教师,最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灵的健康能给工作带来无穷的力量;也认为,教师需要家长的尊重,社会的推崇,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肯定……近来,拜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才认识到原来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还远远不够深刻。
《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分成四部分给我们阐述了这个问题:即“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一共罗列了69条教师“最需要”的精神东西,如“认识你自己”“人生境界”“拥有魅力”“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常怀感恩之心”“发现自己潜能”……看来教师“最需要”的东西还真不少。书写得很优美,每条“最需要”前都有经典语句,供人思想。如“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感恩是人的精神上的一种宝藏。”……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浏览了自己平时能做到的一些建议,重点细读了自己平时做得还不够的一些建议。整本书读完,深有感触。
一、读书是教师的必修课
书中提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大海的结果.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对教师的成长的重要性。林语堂先生在《论读书》一文中,曾经写过这样的话:“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让教师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可以带你走入皑皑白雪的北国,郁郁葱葱的山林,百花盛开的南方;可以让你远离喧嚣,享受宁静而精神富足的生活……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必定是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我平时读书比较杂,兴之所至,随心所欲。文学、美学、历史、自然科学包括一些杂志等等,想到什么就读什么。这种“杂”对我大有好处,课堂上信手拈来的妙语,触类旁通的征引,虽然看不出什么学术功底,但却深受学生的欢迎。“杂家”的妙处就在于使平静的课堂变得活跃,并在不经意间点燃学生思维和灵感的火花。多读书,读“杂书”,为我的课堂引入了多元的活水,在激活课堂中蕴含艺术生命力。读书是教师一生都应该上的必修课。
二、细节可以完美教师
书中提到“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这就告诉我们:别人不愿意做的,你多做,别人不愿意付出的,你多付出,那么成功的机会肯定会多些。小事正可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平凡中显示伟大,普通中展示特殊。我们可以在学生写得好的日记本上画一个笑脸;上课前,和学生一起说说话,帮助学生整理穿戴;看到地上有纸屑时弯腰捡起来;发现讲桌、黑板没擦干净,默默重新擦一遍;发现卫生工具摆放不齐,就不动声色地让其各就其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注意的细节太多太多,书中告诉我们:别人不愿意做的,你多做,别人不愿意付出的,你多付出,那么成功的机会肯定会多些。
今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上次下大雪时,我发现学生鲁桂娟身上穿了五件衣服,这五件衣服都很单薄,看着孩子瑟瑟发抖的样子我忍不住拿起电话就要找他家长,可又一想,打了又有什么用,她根本没有棉衣。她的母亲是个聋哑人,还有一个妹妹,靠父亲一人养活着全家,家境十分贫困,父亲根本没钱给她买衣服。想到这里,我放下手机。第二天我从家里带来了棉衣,领导和办公室的老师都拿来了衣服。这些点滴的小事很快就把我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从这以后,鲁桂娟变得更加懂事。在她的带动下,班里的晨读、晚读、卫生、纪律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班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像这样的事,在座的班主任可能都经历过。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到今年我毕业已经19年了,也整整干了18年的班主任,我跟大家一样也感觉班主任是越来越难当了,因为面对的孩子有的是家长宠爱过度,有的是多重残疾,还有的是家庭关系复杂……可正因为难当,才更具有挑战性,我们才更得努力去做好。如何做好,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把小事做细,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事倍功半。
三、反思让教师成长更快
教师要善于反思。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在我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水平经常向别人请教。但却又会发现别人的方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不完全适用,最终并没有很大提高,而自我反思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我时常反思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把备课当作是一个反思与实践的好平台。反思学生怎样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教的知识,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怎样才能巩固学生的知识,把教学做到切实有效。备课的过程给了我很大的思考空间,教学前思、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到教学反思,都是一个思考分析创新的过程,让我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含及教学技巧,从而使教学能力真正有所提高。教研活动探讨交流的过程,又让我在反思中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在反思中我也一步一步成长为掌握较扎实教学技能,教学游刃有余的特教教师。
以上是我读《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时最深的感受。当然这本书的建议有些我还没来得及仔细品,以后我还会继续地去读,去品,唯有“品”,才有思维的顿悟;唯有“品”,才有教育智慧的生成;唯有“品”,才有生命价值的升华;唯有“品”,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的教师人生!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