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魏书生讲座后反思
发布时间:2013-06-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瑛
观魏书生讲座后反思
礼河实验学校 蒋瑛
求学即求道。从古至今,我们依然继承着“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功成名就”,相比更近一步的上升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然而,求学本无捷径可走,却有方法可循,不同求学之人,如能找到方法,必会事半功倍。近来,为了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我校掀起一场学习魏书生老师学习方法的热潮。
看了魏书生讲座的录像,我感受颇深,感觉他就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不讲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采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只是谈一些身边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幽默有趣,很有一番见地,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我认为魏书生老师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大胆地创新,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之路。他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在魏老师的教育思想中,科学与民主无非就是制胜的法宝,曾深深地牵动过我的心迹,但我也曾一时不能消化吸收,经过多次观看魏书生的讲座之后,在我心底好像豁然开朗。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贯穿在魏老师的教育理念始终。科学的手段是以人为本,魏老师做的事人师而不是经师,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魏老师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育能力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过程,这就是科学,并且是最普通而朴实的科学。
虽然我只是一名处处牛犊的新教师,但是我师父他们经常会说我的教学能力很强,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的风范。我想,这应该跟我崇尚的教学思想有关吧。我很赞同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训练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是注意力方面。小学阶段的孩纸最大的特点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数学不像别的科目一样,它是环环相扣的,一脱节,要想再跟上去就会显得尤为费力。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会采取这样的措施:我要求学生在我讲练习时,只能脑子跟着我的思路走,不允许拿起笔边改边听,没发现一个就没收他手中的笔作为警告(但是假如接下来表现好的话还是会把笔还给他)。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下来,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一学期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集中听课的注意力了,改作业的正确率也慢慢提高了。其次是培养记忆力方面。魏书生在培养记忆力方面总是由浅入深地从理论说到实际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他给学生讲记忆力的规律,说记忆力是人脑一种能力,它和人民币相反,不是越花越少,而是越用越多,越锻炼能力越强。数学这门学科,或许大家都觉得不需要记忆,但我认为,要学好数学,记忆一些东西也是必须的。比如就现在我们学的圆的周长以及面积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是3.14乘几,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来就不强,再加上是两位小数乘几位小数,有的孩子可能看到这样的题目都不想下笔。我采取的措施就是:先把2~9乘3.14的积背熟,当然这里的背熟也不是说只是死记硬背,要用自己的方法去记住这些结果,然后再算3.14乘不管是几位小数的时候都可以很轻松的列出竖式,得出结果,大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最后是在训练思维能力方面。魏书生认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更重要。记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真正理解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思维能力在数学上体现的尤为重要。在数学的世界里,题目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题型更是变化多端,所以在设计课堂上的题目时,我也会经常举一反三,不断变化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但是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自己提炼出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时,一开始是已知半径或直径求周长或面积,在熟练公式之后,慢慢地转变条件与问题,变成已知周长求半径或直径载到后来的已知周长求面积,逐步加深难度,但学生只要理清题中的已知条件便可以很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魏老师的经验,结合自己,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