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3-06-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燕华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张文亮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带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实在爬太慢。
虽然它已经在尽力爬,但还是只挪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
上帝啊!为什么?要我带一只蜗牛散步!
但天上一片安静。
喔!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根本不在!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原来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最近,总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那是张文亮博士写的一篇散文诗,题目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诗中,上帝交给麦克一个任务,叫他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他又是催促,又是吓唬,甚至责备,可蜗牛只是用抱歉的眼光看着他,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麦克又气又急,对蜗牛又拉又扯,蜗牛受了伤,爬得越发慢了。他真想丢下蜗牛不管,但又担心没法完成任务,只好耐着性子,让蜗牛慢慢爬,自己则以一种接近静止的速度跟在后面。此时,他突然闻见了花香,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微风拂面的舒适。麦克这才体会出上帝的巧妙用心:“他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散步呀!”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文中的麦克不就是身为教师的我们,而蜗牛不就是孩子们吗?孩子之间存在各种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性格差异,环境差异……这些差异直接造成孩子中出现许多“蜗牛”孩子,而我们往往跟麦克一样,为了完成任务,无视蜗牛已经尽全力爬行,只知道责备、埋怨他们,而不肯慢下自己的脚步,耐心地去配合蜗牛的步调。我想,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领悟,是蜗牛牵着我们散步,而不是我们在牵着蜗牛散步。也许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愿意放慢我们的脚步。
教育学者张文质也强调: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慢一点,你会发现,在教育这条道上,能欣赏到的是怎样的风景。虽说实际中的我们有各种忙,除了必要地上课,还忙学校一些琐碎的事,忙家庭,忙个人私事,对于教育无法过于细致,但是教育的慢,是一种态度,不再是上完课就走人,而是意味着走出教室后的再次回头、真正融入,回头参与学生的喜怒哀乐,融入学生的课余与生活。不要怕失去威严,跟学生聊生活,谈心事,做游戏,并不会让我们看起来不像老师,反而能让我们了解他们的同时,适时对他们进行各种引导,而我们在这过程中将愉悦身心,收获快乐,也许还会闻到教育散发的迷人芳香。
慢一点,你会发现,在散步的途中,陪你的是一群怎样的朋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一定要是这样的吗:某某同学,这是不是你干的?某某同学,跟我到办公室去说说清楚。某某同学,没有借口,马上把作业拿过来……这样的话可别说是良药苦口,这只是急着“打压”,是在用教师的身份“压服”学生,但是你发现没有,不管这一秒你如何批评他,如何露骨地展现你对他的厌恶,下一秒,就在下一秒,他还是会微笑着叫你一声老师,还是会很积极地回答你的问题,很贴心地为你擦黑板……生活中有哪个朋友跟你闹翻了还这样贴心的,难道这不是一群与众不同的朋友吗?慢一点吧,这样可以让你在对待这样一群朋友的时候,选择更适当的口吻和方式。
慢一点,你还会发现,那些“蜗牛”孩子其实爬得并不慢,是你快了。因为教育是 “蜗牛”一样的学生牵着我们在散步,别急着抵达终点,过程才是关键,请信任他们,给他们自由爬行的时间和空间,也给自己放慢脚步、欣赏沿途风光的机会,陪着他们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光阴已经似箭,就让我们慢一点。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