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这样做老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布时间:2013-1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鹦
良好的习惯是你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一个习惯养成一种品格,一种品格决定一种命运。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亨受生活的能力。
当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步一步地引导,逐渐养成。我觉得首先自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大凡优秀的老师都很重视身教。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语言美,而老师又常常说粗话;要求学生不给同学起外号,而老师间又常常叫外号,这样做本身就失去了教育的力量。通过自己的言行教给学生分辨好坏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正面影响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如果“不拘小节”,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难以在同学心目中立起来,学生带着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学习习惯则不易养成。
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细节。学生的言行有时也是榜样作用。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善于把握时机进行最佳教育,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他们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很善于倾听”、 “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外,我班也有一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她们在班中有一定的威信,平时让学生以她们为榜样,做到勤学善思、作业认真、上课积极发言。
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听,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实践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我尽力做到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同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针对那些表现欲望强烈、说得多听得少的学生,引导其聆听老师在说什么,同学回答了什么,培养其听的习惯;针对个别在听课中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改变语速、语调、节奏或用突作停顿的方法,暗示或直接提醒的方法,让学生思维回归正题,并于适当时机组织教学,表扬注意力集中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听课的习惯。这样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专心。
2、 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
如坚持说普通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调要有起伏,语流要畅达,语速要适中。针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对其答案的全面性,语言表达的完整、准确性作出作出更高要求,培养其周密表达的习惯;针对少数不太愿意发言,总处于旁观者位置的学生,教师应主动邀请,积极鼓励,降低问题难度,为其发言铺设阶梯,培养其说的习惯。
3、 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对各种书籍的阅读是课堂学习的智力背景,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阅读教学中,我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对不同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例如:文中有修辞功能的词句,有概括力的词句,有结构功能的句段等要求他们多读,引导他们体会多读对于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读的时候将读与思有机结合,提倡“多读精思”,将思容入到阅读之中。
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脉相通的,学生在课内学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我还要求他们选择合适的课外书籍进行课外阅读,由课堂指导过渡到课外阅读时,指定某本书或某些篇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之后在课上交流心得,或将体会写下来。这时再列出一定数量的书籍供学生课外自由选读,这样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4、 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边读边做圈点勾画,培养他们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或有关知识,也可以作批注,写写读后感。
写字习惯还包括作业习惯和写作习惯。写字时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书写整齐。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卷面整洁、爱护文具等习惯;作文时要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此外,还包括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搜集名言警句、背诵赏析美文,还有不懂就问的习惯等等。
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能有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