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教室,出错的地方》有感
发布时间:2013-12-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戴亚

 读《教室,出错的地方》有感

                                                     戴亚  

    读着《教室,出错的地方》,和作者一起,感受为人师者在漫漫教育之旅中滋生的忧郁和疲倦,在热情与乏味之间徘徊的无奈,思索着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如钻石般耀眼。那么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呢?不仅仅是一份份优异的成绩单,更不仅仅是一张张光鲜亮丽的荣誉证书。教师的幸福,应该是享受教育生涯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享受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碰撞与融汇,享受智慧与哲理的薪火相传。  

    每个学生都深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装载着无数能量与威力,他们缺少的是开启、挖掘出能量来源的金钥匙。作为教师,我们是开启学生智慧与能力的最佳帮手,因此我们就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促使其潜能的爆发。教育是漫长的,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学会享受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享受育人的快乐,不断地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新鲜的血液。每个生命都是一种行走,坚持走下去,才会有出路。  

    我们教师拥有的是一间小小的教室,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雷夫在第56号教室创设了天堂般的课堂, 常丽华老师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里开花,对教室充满留恋和不舍。这都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事业蕴含着的无限潜能。而这样的教室都允许学生出错,因为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出错、包容犯错、不断改错的地方。  

    “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对传统教室和教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其一,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也就无所谓发展。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不让出错,就是不让发展和成功。其二,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其三,教室,出错的地方,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越。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是第一要素。允许学生出错,实际上是让学生永远有“神圣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语),进而去创造。而“神圣的好奇心”有两大敌人,一是习惯,二是功利心。突破旧习惯的束缚,摒弃功利之心,让好奇心在“出错”中发出神圣的光彩,那么,人文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和体现,那么,学生才会有神圣的创新。  

    教室,出错的地方,不仅仅因为这种另类教室的定义对传统教学观念的颠覆,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怎样让这种观念深入内心,培养学生的生命精神,让我们拥有教育的幸福。  

学生不肯接受的往往是我们的教育方式,而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我们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可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宽容也是一种拯救。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整天面对着天真烂漫的幼儿来说,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品尝过。”这句话说得多好,我们就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或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这也是我们心中的理想教师。  

    朱永新老师说: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 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室,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室,教师追寻理想的地方。我们在追寻中探求教育的真谛,在探求中反思教育的真谛,正在反思中领悟教育的真谛,也在领悟中成长着,幸福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