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在世界,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是智慧的化身,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他们把最平凡、最普通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演绎得有声有色,演绎得精彩绝伦,演绎出教育的奇迹,他们是最优秀、最有智慧的教师。《中国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就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平凡却能创造奇迹的老师——俞玉萍。平凡的俞老师利用平时点滴的小细节和她对学生的爱创造了一个个不平凡的“百合班”。
初次听到俞玉萍老师这个名字是在一次班主任讲座中,一位老师是这么描述百合班的孩子们的——在东洲中学,花坛静坐晨读的孩子,是中国百合班的孩子;餐厅手捧美文的孩子,是中国百合班的孩子;宿舍端坐看书的孩子,是中国百合班的孩子;闲暇时光与书为友的孩子,是中国百合班的孩子。
看到百合班孩子们的成功,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想到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也怀揣着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想把自己带的班级的学生都培养成最优秀的,可是,在后来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自己就开始松懈了,渐渐开始放弃了,曾经美好的理想就渐渐归于平淡。看完整本书,我学习到了俞老师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认识到要想成功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和好态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让学生自信积极的认识自己。俞老师在开学前就根据每个学生的名字写了一段话给他们,将他们的名字赋予积极向上的美好意义,或许有些学生的表现并不如他们的名字般那么美好,但是我相信,无论是哪个学生看到老师写给自己的一段话后,都会不由自主地向那些美好品德去靠近,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在老师心里就是那么优秀的,他们都想要表现的更好。百合班的名片就给了孩子几次不断认识自己的机会,每个阶段的自我了解都让学生的态度更进一步。而我自己,可能没有俞老师那么优秀的文采,也没有余老师的学识渊博,但是,我知道了要让学生有个积极的态度是基础,要让孩子潜意识里知道——我能行,我是优秀的!
其次,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理想都是美好的,理念也都是可行的,可是我为什么就没有做到呢?和俞老师相比,我的坚持远远不够,每当我碰到一两个调皮的学生难以管教时,我便会想到放弃他们,少给自己添麻烦;每当我碰到有不配合甚至不讲理的家长时,我便会会自己找借口退缩;每当一个计划难以实施时,我不是去寻求解决对策,而是主动降低难度甚至不去实施。然而,俞老师却用她的经验告诉了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她的每一届百合班也都是在坚持不懈中才形成的。就拿刚开始那道美丽的看书风景来说,学生的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一开始俞老师让孩子们在花坛边晨读的时候,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交头接耳,有的对着来往的行人指指点点,有的专注地在地上看蚂蚁打架。俞老师没有说他们,只是把各样的姿态拍进了相机。然后,放给他们看,请他们评选出最美的姿势。自然,那些读书专注的孩子成了最美的孩子。于是,花坛边晨读的孩子成了东洲中学最美的风景。“百合班”则更是通过初中三年时间才有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是人生进步的五个阶梯,对教师而言,同样适合。乐于奉献要放在第一位。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还要“善于总结。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他人,不断思考,坚持不懈,才能给学生树立榜样,才能培养出会学习和善于学习的合格学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