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粮食——书籍(纪亚利)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发布时间:2014-05-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纪亚利
特别的粮食——书籍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礼河实验学校 纪亚利
前段时间,我随大流看了韩国热播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剧中,男主角都敏俊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其多次播放到他的日记藏在他的书房里。他的大书房里珍藏着他四百多年来收集的书籍让我印象深刻,而让我印象更深的是他讲台上侃侃而谈、吸引人的无比渊博的知识。我想,他的很多知识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积累,更多的则是来源于他的阅读。他下班后拿本书在躺椅上诵读的情景更是让人觉得惬意。虽然,他俊朗的外表迷倒了万千少女,但是,他给人带来的心灵上的平静也不容忽视。
有人曾说:爱读书的人会给人一种特别的书卷气。因为你读了书、读书多了、读书久了,你就会有一定的底蕴,而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与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同乡的浙江上虞名师王崧舟认为:每本书都是一个生命,充满了诱惑与灵性,你不去跟它打照面,它便静静地躺在你的书柜里。你拿起书来,它就是活的,就会和你对话,而跟你对话的每一本书都是不一样的,都会给你开启不一样的精神世界。当你进入书里,也就进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在体验一代又一代人不同的生活。是啊!每本书都是一个生命,充满了诱惑与灵性。这句话讲得真好!上个月,常州市知名女作家尚玉洁来校做了“怎样写好作文”的讲座。作者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时,多次提到了阅读,因为不断地阅读,尚玉洁的文笔才会如此的优美。带着好奇心,我也和孩子们一样,走进了她的科幻儿童文学作品《蓝呱呱和外星鸟》。蓝呱呱的经历扣人心弦,真让人有一口气就读完的冲动,怪不得孩子们在买了她的书后都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这本书,除了它的情节在我的脑海中留下印迹之外,更多的还是里面介绍的各种动物、鱼类的科普知识,在情节展开的同时,作者不忘传递正能量: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我和同事们开玩笑:不要说孩子们了,我这个大人都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着。
同样酷爱阅读,始终怀着一颗童心的“孩子王”周益民老师,一直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肆意畅游。他把自己收集的散落在民间的童谣和故事引入小学课堂,让语文多了些久违的乡土气息。第十八届的《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中亦有他为大家呈现的课,据听课的老师们说:他的课确实是年轻的、有童心的“组合”,我们跟随着他的脚步,仿佛回到了童年,享受了经典的盛宴,聆听了一节有魅力的课!
弥尔顿曾说: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那什么是好书?从1995年起,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关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不打烊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肯定;新北区某一书店24小时不打烊受到了很多白天忙于工作的年轻人的好评;全国各地都举行了与读书相关的活动…… 紧接着,网络上又爆出了经典好书推荐,如:中国的四大名著;钱钟书的《围城》;司汤达的《红与黑》;威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雨果的《悲惨世界》……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要读什么书?这或许是想读书而不知道读什么书的老师最想知道的答案。《读书成就名师》中的名师“不想长大的孩子王——周益民”也曾走过弯路。他曾一心一意地听名师的公开课,读着教育学、心理学类书籍;十几年后却发现自己在知识结构上营养不良,于是恶补哲学、美学方面的书籍。细细总结,名师们推荐最多的正是这些称之为“经典”的作品。而经典之中,被名师们认可并推荐最多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可见其既充满了诱惑,又确实是魅力无穷。让我们都紧跟名师的脚步,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魅力殿堂!
愿做一辈子读书人的于永正老师强调:读书一定要留痕迹;视读书、教书是人生两大乐事的吴正宪老师建议:教师要勤于笔耕;钟情与绘本的窦桂梅老师认为:写,是另一种阅读……让我们都如曾被搁浅的闫学老师所说:先读起来,再学会整理、学会记录、学会提升,甚至学会推翻。让学籍成为我们永久的精神粮食,充实我们短暂的人生!
2014.4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