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蒋亚州)
——读《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4-05-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亚州

 

留一只眼睛给自己
——读《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
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蒋亚州
翻开新书《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目录,于永正、吴正宪、程红兵、华应龙、窦桂梅、李镇西、王崧舟、闫学、钟志农、周益民、张云鹰、吴非,这十二个名字如雷贯耳,全是领跑中国教育界的精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教育神话,成为全国同行学习的标杆。我欣喜地读着、品着这些名师的成长故事和读书感悟,畅享着这份难得的思想盛宴。    
该书的体例编排很温馨,除了作者采写的报道外,还有名师们的读书感悟,简短而凝练;对话名师部分,都是作者针对一线教师关心的话题而发问;名师书摘则是精选了名师关于读书的经典言论与观点;我特别喜欢名师荐书部分,每个名师选了三本自己认为最值得推荐的好书。我都记下来,没有的书我马上列了购书单。现在的图书浩如烟海,名师们都读书多,他们精挑推荐的一定非常有阅读价值。体例如此编排让此书框架结构很丰满立体而实用,又充盈着人文气息。    
掩卷长思,我的脑海中马上跳出一个哲理小故事。   
日本历史上的一流剑客宫本武藏的弟子柳生在拜师前曾问到:“如果我不惜辛苦,夜以继日地练剑,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如果这样,你这辈子再也没有希望成为一流的剑客了。”宫本说。“为什么?”武藏平和地说:“你的眼睛全都盯着一流剑客,哪里还有眼睛看自己呢?”“要想成为一流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只注视剑道,不知道反观自我、不断反省自己,那他永远不能成为一流剑客。”    
 学剑如此,教育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只是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读书思考,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地道的教书匠,永远也不会实现真正的超越和自我发展。这12位杰出教师虽然成长经历、个性禀赋都不同,但在各自的学科他们都卓有成就,正如金子美玲所言“大家不同,大家都好”。教育上的大道是相通的,他们皆因阅读而成就了自己,他们都对书籍那般痴迷。而且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教育界“一流的剑客”,就因为他们都在心里留了一双眼睛给自己,时刻反省自己,不“读死书”,更不“死读书”。他们懂得自我发展必须要有三个条件:读书是准备,实践是探索,写作是反思。    
我记住了名师们的那些读书箴言:于永正的“读书是教师最大的修炼”,吴正宪的“读书,让我与孩子的心更近”,华应龙的“你认为数学无趣,是因为你站在数学花园的外面”,王崧舟的“读书是一种精神修行的方式”,闫学的“阅读让教师呈现不一样的课堂”……读书,真的是一种修炼,像呼吸一样自然。正如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曾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由内向外开启的门,无论别人如何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都无法打开,只有自己才能开启。其实,教师心灵之门的钥匙,就是读好书,读经典的书。唯此,教师才能主动求变,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艺术,拥有与众不同的精彩教育生活。
对教师而言,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亲近教育经典、经典童书,不只是为了专业成长,也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路径,更会获得精神的敞亮与心灵的澄澈。读书同时也是一种行为的感召,校园里教师阅读的风景会对学生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等孩子们长大了,那些美妙的故事、感人的情节还留在他们的心中。有一天当他充分享受到经典的魅力,突然会想起自己当年在小学课堂上曾经听过,这将会是世界上多美丽的一件事情呀。   
 我建议,全国的同行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们对阅读更加痴迷,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丰盈,还能指导我们如何进行师师共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作者不惜余力,用心采访名师读书的故事,为我们探寻名师成长的秘方,这些名师阅读的方法帮我们找到打开成长的钥匙。
让我们追寻着名师成长的足迹,阅读世界走得远些,更远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