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名师的脚步(孙辉)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发布时间:2014-05-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孙辉
追寻名师的脚步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孙辉
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对读书的重要性都有过真知灼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强调读书对于写作很重要。孙中山把读书当成是生活的必须,他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活。”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古典经验论的始祖弗朗西斯·培根也形象地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高尔基更是大声疾呼:“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对于知识的传递者老师来说,我们更应该亲近书籍。本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读书成就名师》这本书。书中娓娓道出12位名师与书结缘,在阅读中不断丰盈和充实,最后成长为名师的经历。读罢,那些名师的形象还不时在脑海中浮现:有没有书晚上睡不着的于永正,有在读书中发现教育教学规律的吴正宪,有骨子里是一介书生的程红兵,有在读书、写作中沉淀生命的窦桂梅,更有上厕所时心急火燎找书的李镇西……他们勤读书、勤思考、勤实践、勤反思、勤探索,最终收获颇丰。我虽然也看书,但与他们相比,相去甚远。
首先,我读书不勤奋。于永正老师哪天不读书就浑身难受,他订阅《参考消息》、《报刊文摘》、《读者文摘》等报刊,每期文章必认真浏览、耐心翻看,每读到精彩的地方,他都会将其一笔一画地誊写在小本子上,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反观自己,我哪天不读书并不会觉得浑身难过,我只能做到断断续续地在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能够查查字典,写得精彩的地方也能反复看上几遍,但没能像于永正老师那样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
其次,我读书种类少。吴正宪老师是一位数学老师,可他几乎什么书都看,有自然科学的《物种起源》,古典诗词《唐诗三百首》,有文学名著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有四大名著,有话剧剧本《雷雨》,有哲学理论书籍《矛盾论》和《实践论》,有心理学专著《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学与教的心理学》,更有她本专业的理论著作《小学数学教学论》和《数学思想概论》等。相比较而言,我的涉猎范围就要狭隘的多了,我看的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要多一些,而其他方面的书看得很少,尤其是本专业的书籍就只看了寥寥数本。
最后,我读书反思少。窦桂梅老师围绕“课堂捉虫”写下了近百篇的课堂反思,并因此出版过两本随笔,还出版了其他几本专著。李镇西老师倡导读书要读出问题,就是要一边读一边发现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张云鹰老师也说:“读以致用,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读与思相结合,才能改善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相形见拙,我读书的反思就很少,虽说有时也会反思一下,偶尔心血来潮,也会写上一篇。但这也只是偶然的行为,并不能够持久。
总而言之,这本《读书成就名师》中12位名师的成长经历给我的启示还是很大的。在今后的读书生涯中,我要勤读书,拓宽涉猎范围并且要读与思相结合。希望在书籍的引领之下,我的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