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读书成为内心中的习惯——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丁数华)
发布时间:2014-05-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数华
使读书成为内心中的习惯——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丁数华
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读完《读书成就名师》这本书,书中每一位名师的读书经历,无不验证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就必须读书,只有读书,才能可能实现;而不读书是一点可能也没有的。
当读完钟志龙老师的成功经历后,特别让我钦佩!“50岁开始系统读书,用10年时间,完成了心理学知识建构。”58岁,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位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之一。“将读书与一线教学相结合,将读书与生涯规划相结合,他的阅读史就是一部清晰的专业成长史。”这是本书作者对钟志龙老师的评价。钟志龙老师从50岁开始读书,源于内心的追求和显示的需要,他认为,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可能穷尽所有。因此,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然后有选择地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取自己所需为自己所用,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读完钟志龙老师的经历后,我似乎找到了共鸣。因此,我认为:读书,犹时未晚。只要从现在开始拿起书读,就永远不会晚。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接近老年;也无论是读闲书,还是专业书,只要读,就一定有收获。读闲书,有读闲书的好处,读专业书,有读专业书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所有名师的成长经历,都说明了这一点。读书需要坚持和韧性,并努力使之成为习惯。试看名师的读书心得,有的把读书视为呼吸,有的把读书当做一日三餐,是必须的。有句外国谚语说的好:“人是习惯的奴隶。”李镇西老师说:“女儿一看我心急火燎地找书,就知道我准是要上厕所。”读书已经成为李老师的习惯,植入了他的生活中。现在,很多老师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读书。教师忙是不可否认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哪一样都要时间。回到家中还有各种家务事,哪有时间读书呢?李老师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只要你把读书当做内心的需要,同时养成习惯,就不可能没有时间。”时间是靠挤出来的,一开始,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最迫切需要的书读起,这样有吸引力,有容易上手。一旦读书给你带来乐趣、好处时,时间自然有了。张之鹰老师提出:“读书的女人最美。”华启龙老师认为“因为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于永正老师的“一辈子做读书的人”。这些都是坚持和韧性的体现,也是习惯使然。
读书离不开思考和实践。有人说,思考和实践是成功的双翼。读书的目的虽然各不相同,但作为老师专业发展来说,就是把书中的智慧和思想转化为自己教学的帮手,为我所用。一开始,可能是简单的模仿,学习书中的做法,效仿别人的经验,随之不但地实践,逐渐你会发现不足和问题,为什么理论不管用呢》思考自然产生。简单的模仿当然不行。于是自己进行了批判地吸收,成就了自己的升华。
名师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读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读——思——写”伴随我们,使自己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