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杨霞
发布时间:2014-05-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霞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礼河实验学校:杨霞
书,是我们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我们全世界的营养品。如果生活里没有了书,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的沐浴;如果智慧不需要从书中汲取,就好像鸟儿不需要翅膀助航。曾经在书中读过这样的文字:读书不可以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读书不可以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辉煌人生的终点!所以,我一直坚信:以书为友,是我们为人师者明智的选择!
读完《读书成就名师》,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厚重,是每个老师身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一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才能向学生输出正向的价值,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似乎语文老师读书是理所当然,但是,当看到吴正宪老师潜心阅读哲学和心理学书籍时,你才能明白为什么她的数学课孩子们喜欢上;当看到听过华应龙老师数学课的人,都钦佩他融数学于生活、于游戏的能力,惊讶于他让孩子们在动手玩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喜欢上数学时,你一定也会明白这种功底和他潜心阅读是分不开的。12位名师给我的厚重感,不仅是他们书读的多,而且涉猎面非常广,几乎都是经典书籍。比如教育经典《叶圣陶教育文集》、《吕叔湘文集》、哲学、心理学、人文类、儿童文学等等,每个领域都有涉猎,而且还一定要阅读理论性书籍。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处在当今变化飞快的时代,我不禁要反思:
一、我有没有“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还能剩多少?
二、仅有“一桶水”够不够?
三、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质又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
四、有了“一桶水”,能否倒满学生“一杯水”?
五、学生的那“一杯水”一定得由教师“倒”吗?教师是教学生学会“取水”,还是教学生等着“倒水”?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离不开读书这剂“保鲜剂”,有了它,储备的知识才不变质,拥有的知识才少损耗,沿用的观念才不老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可能比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更需要不断读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