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谢雯
发布时间:2014-05-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谢雯

 

《读书成就名师》这是由张贵勇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中叙写了于永正、李镇西、窦桂梅等12位知名教师读书成长的故事。
读这本书,很有感慨,这些名师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践行阅读、反思、实践。他们都喜欢读书,笔耕不辍。阅读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都是从小学到师范,到参加工作,靠阅读丰盈和充实自己,在阅读中系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于永正把自己定位于一辈子做个读书人,他说:“阅读是教师最大的修炼。”读人文类的书,读教育类的书。阅读开阔了视野,厚重了人生,提升了自己的精神高度和人文修养。他有两句话很好。没有书晚上睡不着觉,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伴着阅读、思考是、实践一路摸索。如果说我读书有什么诀窍:一是概括内容,看那些话有启发;而是与人交流,与人交流让我收益很大。
程红兵说原本就是一介书生。他的读书感悟是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文老师的功底太差,不看书,只看教参,没有人文积淀,对文本的理解好分析不够,与学生没有知识落差。教师应是思想者,对书有价值判断,有自己的思想。
华应龙说,学养在阅读中不断丰厚。因为没有时间阅读,所以我们工作很忙。
窦桂梅这样定位阅读,她说被阅读改变的教育人生。从小时阅读小人书开始。跪着读的书——神圣经典;站着读的书——权威讲话;坐着读的书——为某种目的而进行的阅读;躺着读的书——文艺类书籍;走着读的书——能自身之对照、与之谈话的书。她还说写是另一种阅读。
李镇西这样定位阅读,读出来的真性情。从红色阅读开始。读书感悟,我读书时的最大秘诀就是联想和思考。联想是读书自己的共鸣,与生活、经历、情怀、时代想通。思考是读出问题,思考、质疑,不轻易相信。
王崧舟定位阅读,诗意的源头。不功利读书,随性自然的阅读习惯。我一直觉得,每本书都是一个生命,充满了诱惑与灵性,你不去跟他打照面,他便静静的躺在你的书柜里。你拿起书来,他就是活的,就会和你对话。而跟你对话的每一本书都不一样的,都给你开启不一样的精神世界。当你进入书里,也就进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在体验一代又一代人不同的生活。读文学类,教育类,哲学类书外,还读有关生命与灵性的书,如《与神对话》。明月一帘无心照,诗书半斋随意读。一日不读书,尘俗一定生期间。
闫学定位阅读,阅读,生命中的最重要的遇见。读书感悟,一位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究竟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读书的态度。倡导知性阅读。
钟志农,从50岁开始做个读书人。教师不懂心理学,难成教育名家。喜欢读心理学方面的书。
周益民,不想长大的孩子王。不一样的课堂背后是阅读积淀。喜欢儿童文学。
张云鹰,与书相遇时最大的幸福。唯有阅读能让浮躁的内心归于理性与宁静,找到生命的依托。生命的长度终归有限,只有靠读书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实现生命价值的高端体验。
吴非,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批判性阅读。我始终记得那种虽清苦却有书读的幸福。读书是个人的事,关键靠自觉。
 《读书成就名师——12 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这本书让人看到杰出教师之所以成名的路径,也让人对阅读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书中的一个个阅读促进教师成长的典型事例,对推动教师阅读及教师专业成长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书中的12位名师,虽然他们都有不同的读书方式,有着不同的阅读主张,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终身阅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对于很多一线教师而言,并不一定都想成名成家。但是,一线教师可以通过开启自己的阅读之路,在不间断的阅读中丰盈和充实自己,在阅读中系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非常欣赏一句名言: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我通过阅读,悦读他人的思想,助长自己的智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