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徜徉书海(姜蕾)
发布时间:2014-05-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姜蕾
让心灵徜徉书海
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姜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为学与从教的基础。一个教师对读书的亲近程度,决定着这个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爱读书,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一个教师没有对书的热忱,没有对书香的沉醉,没有求知的热望,没有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功底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修养,就难以成长为一名好教师。特别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当今世界,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现代人的历史使命,时代需要教师勤于读书,善于学习,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张贵勇的《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一书,向我们展现了于永正、吴正宪、李镇西、吴非等十二位教师成长的历程,已经从教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事件。虽然每位教师的经历各不相同,性格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名师成长旅程中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而这,正是我们广大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之处。
一、多读书,读好书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厚重,是每个老师身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一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才能向学生输出正向的价值,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这方面感悟尤为深刻。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要求孩子对语言文字有感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首先就需要我们对这些文字感同深刻,然后才能传达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走进文章作者的内心。我们读书读的不仅仅是我们本专业的书,更应该涉猎面广泛一些,读一些如教育经典《叶圣陶教育文集》、《吕叔湘文集》等等,从这些教育名家身上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还应该读一些哲学、心理学这类书,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更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教学方法。还可以读一些人文类、儿童文学等等,丰富自己的语言,贴近孩子的心理。扪心自问,自己应该也算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可是自己读的书都有哪些方面呢,经典性、理论性的东西自己能耐着性子读下去吗?自己也就是爱看看小说之类的东西,偶尔也读一下教育方面的书籍但也并没有细细体会。看完12位名师所涉猎的书籍,我真的觉得很惭愧,他们读的书我几乎都没有读过,有些虽然也计划读,但是总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一直迟迟未开始,这样看来,自己真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我想闫学老师提出的“阅读,最重要的是先读起来”是对我最好的启示。
二、多琢磨,重方法
吴非强调:“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而读书是培养教师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每天上课,都会遇到很多疑难杂症,需要教师来分析和解决。而读书是解决这些问题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极快,学生的思维越发活跃,他们的求知欲高涨,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阅读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与素材,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让我们的教学日臻完善。而读书更应该注重方法,程红兵老师喜欢质疑,面对种种教学现象,他的观点常常振聋发聩;钟志农老师将阅读与人生规划结合在一起;闫学老师一边阅读,一边写作,总结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读书经验;周益民老师从民间文学中汲取教学的养料与灵感······他们的这些读书方法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因为好的读书方法会让我们的读书事半功倍。
三、多反思,多积累
不难发现,多动笔,多反思这是12位名师的共同之处。写读书心得、做读书笔记、写学习笔记等等,12位名师每位应该都有几十万字的笔记、心得之类的东西。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手到”读书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边读边写下自己的心得,思考如何把文中提到的观点方法与自己的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并融入进去。一些与我们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内容,我们可以直接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把一些好的观点方法积累下来,也可以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积累经验。因此,不管是文思敏捷的语文老师,还是理性思维为主的数学老师,都应该注重反思和积累。记得看以前学校一位老师的博客,上面有她的教学反思,读书札记,生活随笔,教学设计等等,基本是天天都有一篇随笔,反观她的课堂又是那么富有魅力,一堂课妙语连珠,指导孩子的作文屡屡获奖,我想这与她自己爱读书,爱反思不无关系。
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很多,我尤其喜欢莎士比亚的这句,“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教师而言,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亲近教育经典、经典童书,不只是为了专业成长,也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路径,更会获得精神的敞亮与心灵的澄澈。读书同时也是一种行为的感召,校园里教师阅读的风景会对学生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在不间断的阅读中,丰盈自己的精神,拓宽自己的事业,提升自己的素养,让阅读成为我促进自身成长的精神密码,也更好地享受教育职业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