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陈燕萍
发布时间:2014-05-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伟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陈燕萍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认真阅读了《读书成就名师》一书,受益匪浅发现了于永正、吴正宪、李镇西、吴非等十二位教师成长旅程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在成为名师之前,这些老师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闫学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吴正宪说:“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本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本书的作者张贵勇也说:“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
为什么读书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教师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很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尽管有些规划可能是下意识的,自己并不一定非常明晰。有了规划,就会投入,就会运作,也就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很多人在规划中,并未将读书放入其中,可能觉得读书这件事情比较虚,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不少人觉得读书很重要,但又总是抱怨太忙而抽不出时间来阅读,或许就与此有关。
可是“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不愁没有阅读的时间。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教师应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将读书这件事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并让其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既是自身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成为一位名师的必由之路。读书一定要成为自己生活的方式,才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是一种额外的劳役。
阅读也会给老师带来很多好处。爱看书的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信心,有底气。每天上课,都会遇到很多疑难杂症,需要教师来分析和解决。而读书是解决这些问题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阅读,热爱阅读。不读书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而读书是培养教师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
当一个人倾注于一项喜欢的事业时,他自然也就沉浸在一种愉悦的情绪中,全力以赴地去做,尽心尽力地去做,心平气和地去做。在他全情投入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处在一种宁静致远、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可以使人乐以忘忧,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阅读,不就可以为我们带来这样的境界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