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让学生喜欢数学——《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4-05-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曹文庆

 

       让学生喜欢数学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曹文庆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读书成就名师》一书,受益匪浅。尤其是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观点让我豁然开朗,他说“你认为数学无趣,是因为你站在数学花园的外面”。在华应龙眼里,数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让数学从外在“冰冷的美丽”转化为学生内在“火热的思考”,就像王兴斋在《乐学歌》所说的: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是啊,孩子凡是某一门功课优秀必定是他对这门功课很感兴趣。乐于主动学习,并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往往不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由此可见,要想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喜欢数学。
一、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初学儿童学习过程中体现刚入学的儿童,不是一无所知的,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他们都有一些。但什么是数学,在儿童初学阶段,我们在引导认识的时候,不可能给出抽象的概念,而只能通过具体的内容,说明我们在使用数学知识。如家里有几口人,家住在哪里,从家到学校有多远,买雪糕用多少钱,怎么付钱,一天吃多少米饭,等等,孩子们理解这些随时随地接触的东西时就用到了数学知识,从而也就有了初步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的学习如果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比如,教学观察与测量时,可以通过观察汽车模型并为汽车公司设计汽车广告这一情境让学生在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比较;再如,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估计10粒豆子有多少,再数出10粒豆子,再抓一把豆子估一估,看实际与估计的差别;从学校到家有几米;在家里吃饭时,数数碗中剩下的饭粒有多少。使学生感受到计算问题来自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和观察能力。新课程给新知识的介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科学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身边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让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动画片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又如教学买汽球一课时,让学生先估计我们班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收集、整理信息,并通过学生的实际调查帮助学生制成统计图进行分析,从而在自己调查的结果中了解自己所要知道的信息。从而在选取、组织、分析、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使其认识态度和方法得到提高。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信息时代,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学会:收集信息、作出判断、进行决策。通过这种生活化味道很浓的活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有作用,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三、让课堂延伸,提取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虽然课堂是学习各类知识的重要途径,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把学习的时空向课堂外延伸是必然的发展。延伸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1.结合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学习100以内的数时,让学生收集家中的人口数、门牌号、班里的课桌椅、电话号码等,感觉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又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到商店观察价格标签,进行购物活动,在实际的环境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2.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学习统计时,除了教材提供的统计对象以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对学校班级、各班人数、天气等进行统计,其中有些统计对象学生比较好操作,而天气或气温等的统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在指导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有关天气或气温的信息,他们提出,可通过自己观察、看《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看报、询问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等等途径;其次要督促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最后汇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练习机会,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数学,相信必能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教师以及“兴趣”这一老师的引导下,容易体验成功的喜悦,必然又促进他们学习的热情。这种良性的循环就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