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周蓉)
发布时间:2014-05-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蓉

 一本书,仿佛一个世界,打开它们,仿佛就洞开了许多世界的大门,他们让你欢欣、让你鼓舞,让你思考、让你悲伤??这本《读书成就名师》向我们讲述了12位名师的读书故事,12位名师就是12种不同的阅读风景,或粗矿或细腻,或壮观或绮丽,或起伏跌宕或静若止水,但都是一种震撼,一种启迪。通过阅读12位名师的故事,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和感悟。  

读书不分年龄,时间和专业。我总以为读书是语文老师必须的,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读书可有可无,然后,这12位老师中,有想一辈子做个读书人,从小就痴迷阅读的语文老师——于永正;有提出“融错教育”的数学老师——华应龙;有将阅读与人生规划结合起来,50岁才开始痴迷阅读的心理老师——钟志农。从他们读书经历中,我了解到无论什么学科,无论什么年龄,阅读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量的、范围广泛的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  

成长没有捷径,成功在于读书。闫学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吴正宪说:“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本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本书的作者张贵勇也说:“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张云鹰也说:“读书是人生最合算的投资,是不可缺失的生活方式。”看来,教师应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将读书这件事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并让其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既是自身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成为一位名师的必由之路。读书一定要成为自己生活的方式,才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是一种额外的劳役。只有将读书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才能开始享受读书,从书中获取知识,并将知识提炼并加以思考,转化为自身所需,为自己所用。  

教师喜欢读书,学生才会爱上读书。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行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于永正老师就是最好的例子。于永正老师就是在学生时代遇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老师,才影响他,使他也爱上了读书,从而将这个习惯保留至今,成为一代名师。他说:“学生时代啊,一定要多读一些经典著作,这是为人生奠定底色的。”吴非更是强调:“一个人,如果到了十七八岁,还不能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还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指望进了大学再修炼,性情心灵和教养已经有很多补不了的空洞了。”今天的学生,身处信息化社会的洪流之中,在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又多了一些障碍。信息传播手段的快捷化、碎片式,浅阅读的流行,对阅读的冲击很大。假如老师都不喜欢阅读,沉迷于屏幕,那么学生将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今后他们的精神生活将更加空虚,人生目标更加迷惘。  

    读书,是一种成长;读书,让我们畅游千山万水,俯瞰古今中外;读书,引领我们走向了理想的征途,引领我们成长,人生由此变得丰富多彩。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更要博览群书,从书中汲取知识,聆听名师的成长经历,感受他们的学识修养,学会做一名会教书,懂育人,受学生欢迎,受家长欢迎的好教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