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长为名师的法宝(赵菊平)
发布时间:2014-05-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赵菊平
读书——成长为名师的法宝
礼河实验学校 赵菊平
这是我校新学期推荐的阅读书籍,当我翻开这本书的同时也像打开了一扇门,带我走进了一个书香沙龙会,这个沙龙会里有十二位杰出名师,他们娓娓诉说着他们的书香人生,抒发着他们对阅读的爱好知情,分享着阅读带给他们的喜悦和收获。而我就是这场沙龙盛会的观礼者,通过书本聆听到他们的阅读时心灵撞击的声音,品味着名师那特有的教育智慧,收获了他们的感悟和情怀。
十二位名师,有着各自的阅读见解。
坚持“一辈子做个读书人“的于永正老师,用阅读和思考实践,来摸索出他的专业成长之路成名之路。他的读书诀窍是:一,找出启发的话语。二:经常与人交流。
把读书教书看成人生两大乐事的吴正宪老师,她的阅读建议让我很有启发,她推荐阅读哲学儿童心理学,能让在自己在教学上独树一帜,这个见解很有借鉴意义。
谦卑地自称“我原本就是一介书生”的程红兵老师,有着让我感动的观点。他说思想的缺席使我们发育不良。老师不能上一辈子令人遗憾的课。
感叹“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的华应龙老师,总结出:“一读内容,二读结构,三读气度”的阅读观点。我叹服他“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偷懒”的生活方式。
来过我们学校讲座的窦桂梅老师,她丛她童年偶遇小人书说起,向我展示了一个“被阅读改变了的教育人生”。她以一颗温柔的心,成就了一个富有感染力,有内涵的语文课堂。
我曾经读过他《爱心与教育》的李镇西老师,这里也谈了他的阅读经历,他用红色阅读奠定了人生的底色,坚信阅读决定老师的精神高度。
认为“读书是一种精神修行方式”的王崧舟老师,把读书修炼成诗意的源头。他用读书修养了一种优雅的文人的气质。
闫学老师的有着是“阅读,生命中最重要的遇见”的真知灼见,倡导读书的态度决定着老师之路能走多远。张云鹰老师发出了“与书相遇是最大的幸福”的心声。
跟随着他们的阅读故事,我也沉浸在他们的书香海洋里,我愿意做一个像周益民老师一样的“不想长大的孩子王”,做一个像吴非老师一样的“有思想的读书人”,哪怕岁月无情流逝,也要像钟志农老师那样只要抱定读书的志向,即使“从50岁开始做个读书人”,为时也不晚!
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新学期开学忙碌的期间,我不得不被各种事情,阅读也被我抛在脑后,当我正感叹“时间去哪儿”的时候,国家主席习主席居然也在冬运会开幕的访问里发出和和我一样的感叹。然而他谈到自己的时间时,他说到:“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就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我感到羞愧,忙碌如国家主席也尚有时间阅读,我一介小教书匠又有何资格抱怨没有时间阅读?正如程红兵对名师的理解在于贵在坚持,读一两本书不难,度好几百本书也不难,难就难在能否一辈子坚持读书。能够坚持阅读、反思、实践,正是名师与普通老师的区别。一个个故事读下来,我更加明白就如这些名师们都坚持的一个观点:决定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就看他是否在读书的路上,是否读了该读的书。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