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江俐)
发布时间:2014-05-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江俐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完《<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这本书,心潮澎湃,回顾12位名师的成长历程,给予我的就是9字箴言: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好读书,顾名思义,就是爱读书,文中12位名师无一例外地酷爱读书。的确,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教师生涯所能到达的高度。好读书,才能具备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
好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读都不晚。钟志农老师从50岁开始做个读书人,阅读让他在58岁时成为浙江省首位心理健康特级教师,获此殊荣的全国仅有两位。他说:“我早已不再年轻,没有可以挥霍的时间。”回想自己和身边的一些年青教师,我们年轻,难道就可以挥霍时间吗?难道一定到等到自己老了再开始读书吗?只要把读书当成自己内在的需要,同时养成习惯,就不可能没有时间。所以爱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想读。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有人说,就是她这个样子。她是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小语界最知名的特级教师之一,好读书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小时候读小人书到长大后读人文经典到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上百万字的文摘卡片和教后记,我知道了语文老师的底线就是拥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获得、创设精彩的课堂没有他途,唯有广泛阅读。
读好书,从十二位名师推荐的书单上,我看到了很多前所未闻的优秀书籍,有哲学类的,学科专业类的、教育教学类的,文学类的,中外名著等等,而印象最深的是李镇西老师推荐的书。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位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更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学生在一起!他潜心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用一辈子的时间通读大师,读透大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坚定追随者;他还以我国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把一颗心都扑在了学生身上。他不仅爱读专业类的书籍,还爱读中学生的书,爱读儿童文学作品,推荐的《草房子》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这本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校园文学,透视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与主题,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怀,述说一群乡村孩子的故事,拨动无数读者的心弦。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是他最大的幸福。从李老师那儿,我学到了“阅读是为了认清自己及从事的职业,清醒地活着”。
读书好,读书成就名师,从12位名师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得知,阅读在名师成长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甚至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全国劳动模范王崧舟老师,他在全国小语界首创“诗意语文”教学流派,“在阅读上,我是个典型的杂家”,王老师既读入世的书,教育类的书,也爱读非教育类的书。王老师认为,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一多半受到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语感论》一书的影响,而潘新和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是迄今为止他所看到的中国当代语文课程理论方面最有建树、最有见地的一本书,也是对诗意语文影响最大的一本书。20多年了,他一直在读朱光潜的《诗论》,“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将自己喜爱的书重新读一读,会有新的发现。“每次重读,都能看到新的东西。”《诗论》使王老师在古诗文教学上起到了实质性的突破。所以,阅读最重要的是达到融会贯通,一本书读20年,可见王老师为了达到融会贯通,读了一辈子的书,做了一辈子的功课。这种毅力令我望尘莫及!
掩卷沉思,我发现基本上每位名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光读书,还都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著作。原来读书引发思考,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大量高品位的阅读必定引发有深度且有价值的思考。真正的优秀教师都是有思想的教师,读书与写作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所以我觉得为了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学生负责,我今后读书一定要做大量的读书笔记,然后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思考化为一篇篇文字,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读书的方法很多,但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先读起来。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