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陶春兰)
发布时间:2014-05-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礼河实验学校 陶春兰
读了张贵勇老师的《读书成就名师》这本书,很有感慨,书中叙写了于永正、李镇西、窦桂梅等12位知名教师读书成长的故事。这本书让人看到了这12位杰出教师成名过程,同时也了解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书中12位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读书,甚至视阅读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又勤于反思、实践。
例如,于永正把自己定位于一辈子做个读书人,没有书晚上睡不着觉,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伴着阅读、思考是、实践一路摸索。如果说我读书有什么诀窍:一是概括内容,看那些话有启发;二是与人交流,与人交流让我收益很大。
吴正宪认为人生两大乐事是读书和教书,一位教师如果有读书的习惯,喜欢思考,教育科研会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也会从中感受到科研的乐趣。
程红兵的读书感悟是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文老师的功底太差,不看书,只看教参,没有人文积淀,对文本的理解好分析不够,与学生没有知识落差。
华应龙的感悟是读书得间,得意而忘言,才是真正的读懂、读透。读书破万,关键在于一个“破”字。
窦桂梅说阅读改变的教育人生。她例举了跪着站着读的书,坐着读的书,躺着读的书走着读的书;她还说写是另一种阅读。
李镇西这样定位阅读,读出来的真性情。从红色阅读开始。读书感悟,我读书时的最大秘诀就是联想和思考。
王崧舟定位阅读,诗意的源头。不功利读书,随性自然的阅读习惯。
闫学读书感悟,一位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究竟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读书的态度。
钟志农,从50岁开始做个读书人。
周益民,不想长大的孩子王。不一样的课堂背后是阅读积淀。
张云鹰,与书相遇时最大的幸福。唯有阅读能让浮躁的内心归于理性与宁静,找到生命的依托。
吴非,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一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
读了这些名师们如何读书的故事,我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读书史。作为一名教师,决定自已能走多远,就要看自已是否能做到教书、读书、写书,因为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所以只有继续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才是实现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这桶水始终有用完的时候,所以必须不断地给于补充使之变成川流不息的泉水,读书就成了提供泉水的源泉。
我羡慕名师对基本规律的高度认同与坚守,显示着不同于一般教师的“成长自觉”。我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把认准的事坚持下去呢?哪怕一天只做一点点,并且能真正地把读书当成日常生活规律一样,如像人需要吃饭、休息一样,这是必要的事情。不过读了张贵勇老师《读书成就名师——12 位杰出教师的故事》后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会试着把读书当成日常生活规律一样坚持下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