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发布时间:2014-05-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储文亚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礼河实验学校 储文亚
翻开新书《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目录,于永正、吴正宪、程红兵、华应龙、窦桂梅、李镇西、王崧舟、闫学、钟志农、周益民、张云鹰、吴非,这十二个名字如雷贯耳,全是领跑中国教育界的精英。他们的课堂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们的教学质量优异,受到各方赞誉;他们充满着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众多的人;他们不停地跋涉探索,找寻着教育的真谛。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教育神话,他们是教师身边的榜样,是大家学习和追赶的目标。我欣喜地读着、品着这些名师的成长故事和读书感悟,畅享着这份难得的思想盛宴。
12位名师对于读书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读书方式以及不同的读书选择。但是纵观本书,12位名师也都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爱读书,是终生读书的践行者。可以说,通过阅读他们的成长历程和读书感悟,令我收获丰多。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华应龙老师“最难忘窗台上被风呼啦啦吹起的购书单”
家徒四壁,八面来风。回忆起小时候的家庭状况,华应龙如此形容。
困窘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影响华应龙成为一名好学生。小学二年级时,他偶然得到了一本没有封面和封底的《十万个为什么》,并很快被书中的智慧所吸引。那些源自日常生活的提问及背后原因的解答,让华应龙大开眼界,受《十万个为什么》的启蒙,他养成了凡事喜欢刨根问底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延伸到他的课堂上。
直到今天,他依然会在每节课前,不断反问自己:为什么要教,为什么这样教,一定是这样吗?因为不断的追问,他的课有思想,有创新,有文化,上得学生疯狂,同行热议。“华粉”、“龙须”成千上万。
爱看书,也爱买书。在乡村教学时,他最难忘的一幕,就是窗台上一块镇纸压着一摞用于购书的汇款单,透过来的烈风将之呼啦啦吹起。那种情景,让他想起那句“春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让他的内心充实而温暖。
华应龙爱读书,成为了教育专家。他的读书所得并不是全部来自于厚重的书架,也并不是全部来自于窗台上,被风呼啦啦吹起的购书单。火车站一张废弃报纸,成了他数学课上,精彩的演绎。“高妙的课堂设计不是教师凭空想象的,而是时时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将生活资源为我所用,积极实施于教学的结果。”在华应龙看来,开发生活资源的功力,显然就是从持久的阅读和思考中获得的。在讲“四舍五入取近似值”一课时,他讲了数学家华罗庚和相声大师侯宝林之间的一段轶事。熟悉的人物加上生动的故事,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教学效果特别好。而这段轶事其实是华应龙1997年在海安县汽车站捡到的一张旧报上看到的。
华教授说:“读书能增加一个人的阅历,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读书能丰富自我,读书能使教师从容、淡定的站在三尺讲台上。”又说少上网,上网会不经意地流失我们的读书时间。《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说:“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这些话我都十分赞同。
读书、思考、教学、读书……华应龙的专业成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读书。因为爱读书,他迅速成长为当地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因为爱思考,他从县城来到北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因为爱教学,他成为名师,并继续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上完这节课,我们是不是感觉到学了数学就应该去应用呢……”凡是听过华老师课的人,都钦佩他融数学于生活、于游戏的能力,惊讶于他在让孩子动手玩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爱上数学,并感受到数字与图形背后的学科魅力。
而总结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华应龙画出了一个读书、思考、教学、读书的无限循环。他说,多年的读书成就了现在的他,而未来的他也必将从读书中汲取动力。这就像奇妙的生活,有时候走了很远之后,会发现,自己又回到最初的原点。
“爱读书,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名师一定爱读书、会读书。”我想,爱读书,不一定有所成就,但是有所成就的人一定爱读书、会读书,会思考,才会有所获。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