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沟通 有效沟通(施晔)
发布时间:2014-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施晔
善于沟通 有效沟通
——《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读书笔记
礼河实验学校 施晔
《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这本书一共有六辑,其中,第五辑“善于沟通”最有感触。
在我的班级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同学们还在交头接耳地议论,左顾右盼,不时说笑,似乎根本没有听到铃声,也无视讲台上站着的老师。这让我很生气,大声要求学生们安静,拿出书和作业本准备好上课。这时,我无意中听到有一个平时很倔的学生说了脏话,我要求他站起来重复刚才说过的话并要求他立刻道歉。他一直纠缠抵赖不肯承认,终于我大吼“滚出去”,在此过程中,其他同学承受着时间的损失。虽然后来学生当场向我道歉,我也原谅了他们,但是这件事却引起了我的反思。当时我的处理是不恰当的,我不应该让他重复一遍那句脏话,只需要给说脏话的学生一个严厉的表情就足以表明我的态度,根本不需要和他浪费时间扯皮担误上课。这个例子表明教育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其实质是师生间双向的互动。因此教师要想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就必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虽然老师们很有心地给学生们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学生们对此却兴致缺缺,那么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应不时地经常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行为家庭情况、同学交往情况、业余爱好特长等,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需求,这是教师与学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进行沟通的前提。法国启蒙思想家说: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自由的,虽然教师在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上高于学生,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在我国长期以来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有的教师认为在学生面前,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和真理,在与学生交流时总以尊长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造成师生间沟通不顺畅,教育效果有限,甚至引发学生的抵触。教师要耐心认真地听取学生的见解、观点、评论、困惑乃至批评、抨击等,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自由交流,互相磋商使学生能敞开心扉,进行真正的对话沟通,而不是“我说你听”,从而达到相互理解的境界。换言之就是教师希望学生讲真话,说心里话,学生也希望教师平等相待,教师应当坦言自己对学生的看法,也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闻过则改,要允许师生之间有分歧,求同存异。要善于倾听来自不同学生的各种声音,要辩证地看待,批判地接受。举个例子来说,对于学习品德暂时后进的学生不应侮辱嘲笑,言语不应生硬冷淡。平等交流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教师要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关注和交流机会,而不是注意力只放在一部分同学身上。
要以坦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没有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研究发现:如果老师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也会逐渐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感觉,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师生之间有更深刻的沟通。教师对学生坦诚不意味着让教师在学生面前无所顾忌,也不是让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与学生平起平坐,师生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距离过大,彼此之间得不到充分的沟通、理解和应有的信任,使学生失去了温暖感,产生了陌生感。距离太近,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紧张或达不到恰当的教育效果。教师应以坦诚公正的爱心对学生该管则管,当问时则必问,该严则严,该爱则爱。
每个学生的潜意识里都希望受到教师的欣赏和尊重理解,爱默森也说过:“教
育成功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因存在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在认识上产生差异。因此教师要常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以学生的心态去理解问题。所以教师需要拥有富于同情心的语言,令人回味的语言,不仅要表达情感、舒缓心境,引发善意,而且要诱导学生的观察力,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比如教师一个恳求的眼神,一次赞赏肯定的点头,一句认同学生感受的鼓励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就事论事,绝不攻击学生的品行,不对学生冷嘲热讽地打击而是给学提供及时有益的帮助。即使表扬学生也需多描述少评价,多叙述不作判断,让学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做到对学生的尊重,否则表扬也会伤人的。再如,在与学生交流中,学生有需要教师保密的内容,教师一定要信守诺言,不向外张扬。甚至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的认真专注的倾听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理论上老师们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但是理论有时比较空洞和抽象,而日常教育是却是一个处理发生在教室里无数具体琐碎事务的过程,也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一个过程,面对不同的学生和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当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个别情感交流和谈话时,,要与学生畅谈学习、生活和所见所闻缩小与学生的思想距离时,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业余爱好做到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在教室寝室,走廊操场、校内校外等地方自然巧妙地融入学生的闲聊中,并从中寻找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面对自尊心较强的学尤其是学习优秀长期受表扬的学生,如果老师直接当面地批评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不留情面地批评,会使他们深受打击,所以此时教师宜采用“以退为进的冷处理”方法,放学生一马,让他自已去反省。以退为进沟通法也适宜那容易走极端爱顶牛的学生,直接严厉批评的话,场面可能会很火爆或很尴尬,但他们一般都能接受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所以遇到这种倔强顶牛的学生,不妨冷静退让一下,给偏激的学生留下空间,也给自己留下回旋余地。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因为多次受到教师的批评,对老师批评已经产生逆反心理,老师再去批评他们也没什么效果还可能激化矛盾,导致师生之间对立。教师要对其采取以退为进方法,表面疏远他一段时间,待其反思自身问题寻求解决时,观察其情况变化再适时进行教育效果要好一点。再有如故意和教师对着干的学生,也应暂且将其冷一段时间,然后再细心分析原因寻找学生具备优势的方面,对其加以引导,以求良好的教育效果。此法还适宜遇上一些学生搞恶作剧捉弄老师时,学生拒不回答问题时,或遇上了不懂教育规律和不了解孩子的家长时。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拉都是爱听表扬和赞美的,人性如此,所以面对大多数学生谈话时如果教师疾言厉色,学生可能会难以接受并产生排斥心理,此时教师应先找出学生的优点长处加以表扬,再婉转地说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把批评裹上糖衣更好地让学生服用。这个欲抑先扬的方法也适宜来学校询问孩子情况的家长。
我们常看到教师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这都是为你好”,可是学生却不领情,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教师也很无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只是站在自己的
立场和角度出“为学生着想”而不是做到角色互换。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事情、
思考问题,理解学生想法、感受去引导。所以教师与学生沟通时需要掌握换位思
考的方式与其它教育方法相结合,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还有一个锦上添花的方法。一般教师严厉批评学生之后,学生大都
望能和教师谈一谈,所以每次严厉批评学生后,教师都应找个合适的方式和场合
与学生及时交换意见,向学生询问批评是否与事实相符,请学生谈谈受到批评
的想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存在这些错误和缺点的原因,分析这些错误和缺点的危
害,并一起寻求改正的办法和途径。可以使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迅速
从不平静的心态中摆脱出来,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以上是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