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另一种教育,另一种爱》读书有感 万伟东
发布时间:2014-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万伟东

 

《另一种教育,另一种爱>读书有感
万伟东
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有人说,爱是……在生命长河中,爱是永恒的主题;在教育事业上,爱是无悔的追求。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因此,充满爱的教育,可以照耀学生的求学之路,可以滋润学生的求学之心,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而在我看来,爱是了解,爱是关注,爱是赏识。但是,这种了解、关注和赏识又有点不一样。
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成绩不好,但是心思又完全不在学习上;表现欲极强,但总是在不恰当的场合。批评教育过,也苦口婆心地劝过,但是,他依旧我行我素,刀枪不入……于是乎,他在一些老师的眼里,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对他的策略则是“少惹为妙”。但是,真的“不惹他”就一点事都没有了吗?实践证明,这方法行不通。“劝”行不通,“避”也行不通,怎么办?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发现,他,也会不一样。当时(在课堂上),我正在举例,他故意说相反的例子,我知道,他又在“表现”了。但是,他说的例子是下面要讲到的(他自己不知道)。我故意装做没听到,也没制止他,而是继续往下讲。当讲到他说的那个例子时,我用玩笑的口吻,当着全班的面说:“***,如你所愿,我们终于讲到这里了。由此也说明,我们的***同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很有先见之明的人。这样的人是很难得的!”说完这句,我本以为他会嗤之以鼻,没想到他竟然认真地说:“老师,对不起!我真不是故意的!”听到他这么说,我相当意外。下课后,我不断地想,我是不是对他了解得还不够?我对他的认识是不是太片面了?在我这里,他感受到的是什么?会是爱吗?想了好久,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不甘心,决定找他谈话。我知道,像他这种“好表现”的学生,动之以理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也许“戴高帽”的效果会比较好。于是乎,我首先表扬了他的思维敏捷,并告诉他我很欣赏他。接着我告诉他,要给他一项特权,那就是,在课堂上,他想到什么就可以说出来,可以不举手,可以插嘴,但必须是和课堂相关的。其实这就是告诉他,在课堂上讲话可以,但不能是无关学习、无关课堂的“废话”,也从另一个角度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宽容和认可。最后,我“忽悠”道:“***,我们班现在的课堂氛围不是很活泼,我希望你能帮帮老师,通过我们的努力和配合,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让大家可以在更为愉快和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我相信你的能力,你能帮我这个忙吗?”他不可置信地看着我,最终还是点了头。看来,这次谈话,有效果。之后,在课堂上,他还是会插嘴,有时说的是些无关课堂的话,但是对此我仅仅用一个眼神来提醒他。而当他说出一些比较好的点子时,则是当着全班的面夸奖他,让大家向他学习,有好的想法就大声说出来。大夸了几次后,我发现,他在课堂上无关的话几乎不说了,对于夸奖他也越来越害羞了,其实,这正说明他越来越谦虚。后来他主动来找我交流,说道:“老师,一开始我知道你的别有用心,所以我是抱着和你斗的心态答应下来的。但是,我没想到你会一直坚持。有的时候我真的没做好,可是你并没有大声地责怪我,只是悄悄地提醒我,让我在同学面前保足了面子。你还一直夸我,让同学们对我的态度大为改观。老师,谢谢你。我现在觉得,我还是很有用的,你说是吧?”虽说最后一句又有点“表现”的意思,但是,我还是很开心。他能够说出这番话,说明他心里认可了我,接受了我。毋庸置疑的,在后面的学习中,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从这个案例来看,我并没有像大多数老师一样,事无巨细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对学生无悔地付出……我做的可能仅仅是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自尊心强,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再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正面鼓励和引导。做的不多,但是效果不错。其实,这正是另一种爱——对学生放手,相信他们本身的能力,无声胜有声。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过多的关注与约束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抵触。适当地放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老师只要从旁引导,他可能会自然而然地为自己的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另一种教育,另一种爱。另一种了解,另一种关注,另一种赏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