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的六种核心品质》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4-12-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菲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微笑中有爱迪生”。
所以,必须尊重、和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一句尊重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也许换来的是孩子们一生的自信和成就。教育是一种师生共同活动,他应当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信任的基础上的活动。作为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人民教师,更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个体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向。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尊重学生呢?
第一、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
传统的师德观念,就是学生应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也是理所当然地。这种观念在今天已不适用,作为今天的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个学生,消除师生间的尊卑、贵贱。教师教育、批评学生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地发展。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经历,还是个性特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能力也不相同。我们不能整齐划一地去看待他们。特别是对于那么基础较差和个性怪异的孩子,我们更应给予关怀和照顾。
对于学习较吃力的孩子,在教学中找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鼓励他们与同学交流。对于性格怪异、调皮的孩子,要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寻找契机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尊重是相互的。书中的换一扇窗说的就是这一点。
第三、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必定是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书中也有这样的例证:不要在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书中是这样说的:孩子有孩子的天性,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回到自己的童年里和他们共同成长,平等对待,这样才能包容孩子的缺点,才不会要求学生坐你做不到的事,才不会跟学生和自己!过不去……
人生是个锻造工艺,不要在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
第四、尊重的内容应该涉及到人格,自尊,隐私,爱好,等等诸多方面。
尊重学生,归根结底在于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教师必须先受教育,懂得如何尊重学生,从提升自身的素质着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应严于律己,善于解剖自我,走出心理误区,力争自我超越。嫌弃和斥责,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教师应该把尊重学生做为检验师德的试金石,为完善自我,提高教育质量做出不懈的努力。使教育变得更轻松、更美好。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