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
——读《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有感
转眼间,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已经工作了六个年头了。回想在这六年里,有过欢笑,也尝过苦涩。但是我仍旧深深地爱着这份工作,喜欢着我的这群小朋友。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一名教师,我可能是世上最小的主任,但这肩上的“担子”却可以说是最重的。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各种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今天读了《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感触,我想要真正把这份工作做好,干得出色,富有成效,离不开一个“心”字,即爱心、细心、宽容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一、爱心是做好教师的前提
教育者,爱胜过一切,爱是最好的老师。做好一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这份爱。这爱包括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有了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会干自己所爱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一位老师如果不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就失去了动力,他还会倾出满腔热情,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吗?有时甚至视自己的劳动付出为一种痛苦的负担,这又怎能把工作做好?
关爱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对学生关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像阳光般无私地撒向学生,把慈爱的微笑带给学生,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工作做好。当然,对学生的关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迁就,而是严格要求,真正做到严与爱的相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年三年级下学期刚转学来的范小雨总是哭,有时甚至影响到了其他学生的正常上课。上课经常走神,有时愁眉不展,每次找她谈话,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总说想妈妈。我总觉得不对头,到底怎么回事儿呢?经过与她妈妈沟通,我了解到,她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非常受宠爱,很娇气。刚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爸爸妈妈的身边,非常不适应。给她幼小的心灵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使她学习上分了心。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采取措施,帮她调整座位,找她谈话,帮助她树立信心,战胜自我,正确面对现实。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我更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并发动全班学生给予她各更多的帮助和关注,同时对他提出相应的要求。她也很懂事,终于从苦恼中解脱出来,变得天真活泼,认真学习了。
二、细心是做好教师的法宝
德国诗人海涅曾写到:“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教师的任务就是认识并熟悉这些“世界”,所以做好教师更要做到一个“细”字。
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避免事态扩大;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有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差错。
教师工作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学生的仔细观察和详细了解,细心地注意自己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如果工作马马虎虎,摸不清学生的底,号不准学生的脉,别说因材施教,就是正确的评价学生也是极其困难的。如果只凭教师的权威去制约学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养成学生盲目听从的奴隶人格。我带的两界学生,都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从最初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到现在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了若指掌,我细心观察,一步一步踏踏实实,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宽容心是取得教育效果的良药
俗话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但是我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按照你所设置的轨道去走。因为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一颗宽容的心。班主任的宽容心很大程度就是要留心学生的不足。古人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啊!人总有不足的地方,就看你怎样对待他。如我班的蒋博荣、钟钰元,这两人老喜欢互相打闹,本以为小孩子教育一下就可以了。谁知刚教育完,不一会儿又有学生告诉我他们又去欺负人了。当时我怒火冲天,心想,他们竟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于是就把他们狠狠训斥了一顿。本以为这下该没事了,可以天下太平了吧。谁知事过一天,故事又重演了,想想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正当我为难之际,突然灵光一闪,何不让他们进行竞争呢?看一天中他俩谁不吵闹,不欺负人,讲文明了,第二天就奖他当纪律委员,让他监督其他学生。自从使用了这个方法,他俩欺负人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能只是看到孩子的缺点与不足,更该用我们的爱心去包容他,引导他,让他能够慢慢地改正过来。
学生是含苞欲放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深爱的孩子,既然我们爱他们,就应该让他们健康地成长,让他们在老师的教育中感到快乐。只有当这种快乐充满整个班级,渗透每个学生的心灵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才能得以健康的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