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后感《优秀教师的六种核心品质》---谢飞
发布时间:2014-1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谢飞

 

读了薛农基老师的《优秀教师的六种核心品质》,受益匪浅。人天生是不完美的,教师的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
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才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众多的专家和学者也给出了林林总总的答案。如今读过本书感觉是拨云见日。同时,该书读起来轻松有趣,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通过书中一个个案例,为将理论和实践联系架起桥梁,为我们在向优秀教师前进的道路上串起了一盏盏指路明灯。
一、“爱是最好的老师”
约翰.霍普金教授给他的毕业生布置的作业是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到16岁之间的男孩,预测他们的未来。他的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得出的结论是那些男孩子中90%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听来不禁令人毛骨悚然。但25年后的结果是200人之中只有4人曾进过监狱。当初调查作业的结论和现实结果却有着天壤之别,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女教师,她并没有高深莫测的教学技巧,出神入化的教学方法,答案就是:“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这句话听起来是那么朴实无华,但真正能够做到25年里对所有的孩子是始终保持一颗爱心,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对孩子始终保持一颗爱心,是我们成就教育事业的基石,除却爱心,任何形式和技巧一切无从谈起。如果说我们要想进入教育的宝库,那么爱就是我们打开宝库的钥匙。
二、“不要是在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
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了一名负责任的教师,但是当他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却往往“恨铁不成钢”。其实我们都是当年那个调皮捣蛋的。他的朋友却给了他这样的解释:你有没有把这些学生当做小时候的你?孩子有孩子的兴趣,作为老师,你应该回到自己的童年里和他们共同成长,平等相待。作为一名教师遇到学生犯错捣乱,不遵守纪律,这应该说是家常便饭。但我们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是横眉冷对,气急败坏,有时甚至是不分青红皂白,大加鞑伐。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是成长当中的人,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需要培育,需要锻造,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借用文中讲到的这话就是,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童心,要回到儿童的世界里来看待和评价,我们就会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有更客观的理解和评价,教育的艺术就会慢慢积累和形成。
三、反省
《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是说每天都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自省和审视,有反省才能提高,才能进步。第三辑里面的有一篇文章是“跳出心灵牢笼”。讲到了被瓶子盖住的跳骚逐渐失去了与生俱来的跳跃能力,是多么的悲催。还给我们出了一道几何题:请用六根火柴棒在不能折断的情况下摆出四个三角形。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将火柴棒做三度空间的立体摆列。这两个事例都说明了,失去了创新和联想,世界将会怎么样。我们是教师,是做教育工作的,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和产品,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每个人从生理到心里,从知识到能力,从气质到性格,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和区别。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用一个模式将他们放在流水线上进行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也是肯定会失败的。我们要学会反省,学会审视,学会提炼,学会方法论,在漫长的教育道路上不断积累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艺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坚守
“巴尔扎克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人间喜剧》是后世作家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但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却差点与世界失之交臂。”这是书中第四辑《放弃之前的最后一试》的第一段。
文中为我们讲述了巴尔扎克经过刻苦努力写作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之后,历经十八次退稿,就要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之时,在妻子的鼓励下,终于有一家出版社慧眼识珠,不但承诺出版《朱安党人》这部小说,还要与巴尔扎克签订终生出版合同,最终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创立了不朽的丰碑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守是多么重要。同时也像歌中唱到的一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就成功。做什么工作都要有坚守的精神,特别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执着,甘于寂寞和平凡,在平凡的工作当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我们知道的很多教育名家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专家和权威,而是经过了多少年的坚守才取得卓越的成绩。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做事踏踏实实,注重平时的积累,不虎头蛇尾,不三心二意,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我们才会收获教育的硕果。
五、沟通
沟通是一门艺术和学问,值得我们细细研究和琢磨。我们有句老俗话: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这说明沟通的好与坏会产生多么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们都想在沟通时达到如沐春风的效果,那就看看下面的这个故事吧!
书中第五辑《这样的人哪儿都需要》讲了美国经济学家葛尔布莱雇佣了一位称心如意的女作家。有一次出差回来后疲惫不堪,于是嘱咐这位管家,无论谁来电话都不要打搅他。可就在他刚刚入睡之后总统的电话就来了。下面就是他们的对话:
管家:“您是哪一位?”(轻声地问)
总统:“我是约翰逊,请帮我找一下葛尔布莱先生。”
管家:“总统先生,葛尔布莱先生刚刚从国外讲学回来,很疲劳,才入睡。请总统先生原谅,我暂时还不能叫醒他。”(和气委婉地说)
总统:“我有要紧的经济政策问题要同他商量,请您把他叫醒吧。”
管家:“不,尊敬的总统先生,他身体有些不适,方才曾特意嘱咐过,不接任何人的电话。我现在是替他工作,为他负责,而不是替您工作,为您负责。请您放心,待他睡醒之后,我一定将您打来重要电话的事情及时转告他。何况只有在他休息好之后,才能精力充沛地同您讨论经济政策问题。您说对吗,尊敬的总统先生?”(进一步耐心地解释说)
至此,一桩非常棘手的事情,被管家有理有利有节,不卑不亢的对话轻松化解掉。体现出了她高超的沟通艺术。我想我们做学生的工作,也要注重沟通的形式和内容,我认为形式无非就是真诚,内容就是沟通的艺术和技巧,能够巧妙驾驭沟通的形式和内容,我们就有了一把解决问题的利剑,就能无往而不胜。我记得我们教育学当中讲过的做学生工作中的一句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那么只要能真正贯彻这条原则,那么我们的沟通也就没有问题了。
六、办法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当中注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下面就看一下“6+2大于4+4”的故事:书中第六辑讲到横跨金门海峡的金门大桥建成通车之后,由于出行车辆很多,金门大桥总会堵车。但是如果建第二座大桥得耗资上亿美元。最终一个年轻人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将原来的“4+4”车道,改成“6+2”车道,这样恰到好处地利用车辆出行的时间差,合理地利用另一半车辆少的车道。同样是八条车道,“6+2”明显取得了大于“4+4”的效果。
譬如我们在学生管理当中,老师如果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事必躬亲,必定会非常疲劳,而且于事无补,效果也不会好。如果我们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相信学生能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再给予一定的指导和鼓励,那就会事半功倍,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开卷有益,多读书,多学习,我们才能开拓视野,增长能力,在教学当中才会游刃有余,轻松驾驭,完成从教书匠到学者型教师的转变,衷心希望我们能在这本书中触类旁通,细细体会,揣摩当教师的真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