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书随感(唐维)
发布时间:2014-1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维

 

读书随感
—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
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唐维
学校发了一本书:<<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要求每人写一篇读书征文,也就是看后的感想。我哪来时间看书啊,心里想想也就是完成任务,躺着也没事,就随便翻翻吧。故事都很感人,用爱感化学生,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多包容孩子的缺点,然后原本的捣蛋鬼,后进生被感化了,成绩突飞猛进,长大成了名人什么的。故事都值得欣赏,看后,只能羡慕和佩服。羡慕他们刚好能碰到感化的了的学生,佩服他们的耐心。那种成功,与我是一种理想,而完成这个理想需要无穷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我都没有。
哦,忘了介绍一下,我是两个女娃娃的妈,一个三周岁不到,一个不满六个月。一个正是调皮好动的年纪,一个是嗷嗷待哺离不开人。我的家庭也很有特色:壮丁都在外地工作,剩下我们5个女人在家过日子。两个妈妈跟我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就近帮忙照看孩子很是辛苦。我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孩子我带。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很累,每天晚上六点多肯定想要睡觉了。可不是你想睡就能睡的,三岁的娃娃活泼可爱,唱歌,跳舞,游戏,翻箱倒柜,是不是尖叫两声,好像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床上蹦,地上滚,在你困得睁不开眼的时候,揪你耳朵,拉你眼皮。“妈妈,妈妈,你快别睡了,你快起来呢,我们一起跳舞吧,你给我讲故事吧!……最让人痛苦的事就是经常半夜撕心裂肺地哭,怎么哄也没用。哭累了就睡着了。一会儿,小宝也哼哼,要喂奶了。有段时间,真害怕天黑,想睡,不能睡,睡着了又睡不好,简直就是煎熬。失眠了,就等天亮。迷迷糊糊要睡过去的时候,闹钟想了,该上班了。庆幸的是,领导比较人性化,有时稍微晚点也没说什么,可班里的小朋友就不会这么体谅你了。一个班经常是我一个人自导自演,学生一问三不知,课堂没互动,后进生一大堆。另一个班呢,泼猴成群,上蹿下跳,没安稳的时候,各种小动作根本停不下来。桌子,椅子,铅笔,尺子,叮叮当当的交响乐夹杂嘴里的碎碎念。那场面我hold不住。我只能拼命提高嗓子压过他们的声音,就觉得血往上冲,头脑发胀,心脏要从嘴里跳出来。家和学校,在哪儿都不轻松,情绪经常崩溃。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状态,暴躁,压抑。直到我看见了这篇文章《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
故事大概讲:笔者是老师,小时候调皮捣蛋,是个让人头疼的孩子,长大成为一名教师,碰到一群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气愤又无奈。偶然像朋友诉苦,朋友的一席话叫他茅塞顿开。朋友说:“你有没有把这些学生当作小时的你?你想过没有:爱吃零食是不是小孩的天性?计算器对小孩来说,是不是新鲜的玩意儿?游戏是不是比程序更轻松更刺激好玩?还有,小孩有没有喜欢一个人的权利?”笔者说:“可是,爱吃零食不利于培养自制力,做数学题用计算器会纵容投机取巧,玩游戏容易让人沉溺低级趣味,而这么小就谈情说爱,更是不应该。”朋友就笑,说:“没有这么严重吧?你还记得你小时候的恶行吗?这样一个顽劣小子,不但没有成为盗窃犯或者流氓什么的,相反,成了一名责任心极强的老师。你不觉得很有意思?”“你的意思是要我放任学生?”笔者问。“当然不是。我的意思是,孩子有孩子的天性,作为老师,你应该回到自己的童年里和他们共同成长,平等相待。这样,你才能包容孩子的缺点,不会要求学生做你也做不到的事情,才不会跟学生和自己过不去……人生是个锻造工艺,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
  我看完,也是百感交集。积压在心中的郁闷之气好像被一股清新的暖风吹散了。何必跟自己跟孩子还有学生过不去呢?我想对我妈妈说:我不要再拿你带孩子的标准来要求我自己。我还做不到像你那么不计较得失,为了孩子可以放弃一切。我想对我自己说:请别对学生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多想想自己小时候,不要对他们有过多的要求。十来岁的孩子,学习已经很辛苦了,你不能要求他们门门功课都很棒,不会粗心,不会偷懒。毕竟还只是孩子,能力和精力都有限。扪心自问:自己小时候能面面俱到吗?我最想对我孩子说:对不起。才三岁的孩子,在你更小的时候,你不穿鞋子袜子要打要骂;你翻箱倒柜要打要骂;你把吃的东西调到地上要打要骂;你尿床了要打要骂……太多太多了,在你的耳边,最多的就是咆哮。这时候,你最需要我的保护,可我却怯懦的不出声。虽然我很心疼,但也只能私底下抱怨。甚至在别人说,我不给你规矩的时候,我还要忘了面子助纣为虐,我只能朝你大呼小叫。可是我的孩子,你不可能明白,妈妈是在保护你,妈妈怕你挨打。妈妈好后悔那次半夜把你拎下楼,恐吓你,要把你关在车库。你半夜总是哭。别人说,某某家的孩子就是被扔到外面,后来再也不敢哭了。你也是,孩子这样,你也不管管。……我知道,影响你们休息了。可是她才多大啊,她能有成人的自控能力吗?而我可怜的笑笑,从那天以后,你晚上果然不哭了。你还是对着我笑,不记仇,关心我,还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多怕给你留下童年阴影啊!孩子的教育永远没有从头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们总是只顾自己的喜好,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一不顺心就要大呼小叫。可我们不该反思吗?我们在摧毁孩子的天性和童真!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这句话简直是强心剂,它给了我反抗的力量,终于我能大声的说:别打我孩子,我有意见的!说完觉得真爽,默默给自己点赞!
借这篇文章发下感慨,对自己,对学生,对孩子,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不负责任也好,溺爱也罢,只求心自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