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中看到劳特教子的故事:
老劳特是这里鱼市场的大户。他的儿子小劳特,很懂事而且听话,除了上学外,课余的时间几乎都在帮助父母劳动。
一天小劳特无意间将商店里一个塑料塞子松动的次品保温箱卖给了一个渔民。这个箱子是他父亲拿出来准备退货的,小劳特不知道。老劳特很生气,认为小劳特作为店员应该在卖出箱子的时候替顾客检查清楚。既然造成了过失,就应该想办法去弥补别人的损失。
经老劳特一天找寻,终于在鱼市场找到了那个渔民,果然他满满一箱子的鱼都变了质,散发出一股腥臭味。老劳特把正在上课的儿子叫了回来,当着大家的面,老劳特要小劳特把那箱变质的鱼放到自己的秤上,称了一下,然后拿出计算器来,算出渔民的损失。老劳特严肃地对他的儿子说:“你看到了,这是你的错误造成的损失。要知道,自己的错误要自己来承担。我已经帮你在学校请了假,你这段时间应为那渔民劳动,到你赔偿够他的损失为止。”由此我又想到了前不久看到的另一个故事。
曾经某地蕨菜出口某国,据说蕨菜收割后经阳光晒干,包装后运抵目的地,只要水一泡就会新鲜如初,生意十分兴旺。后来当地一些聪明人嫌用阳光晒要靠天且晒干时间长,改用火烘干蕨菜,然后包装后运抵某国。但却发现这样的蕨菜无论怎样用水泡都始终干瘪,无法新鲜。于是,蕨菜出口生意就这样萧条了。
所以,阳光是不能省略的,引导孩子勇于正视错误的过程更不能省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做过著名的“饿猫开谜笼”的实验,饥饿的小猫通过不断尝试,完成了一个开启笼门的学习。这个实验说明:学习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先提供给学生一些小棒拼摆三角形,在尝试了两次“成功”之后,我又提供了长分别是6厘米、2厘米、9厘米的三根小棒,问道:“你能用这三根小棒拼成三角形吗?”
“能。”
“能吗?还是让我们亲自试一下吧。”
跃跃欲试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但很快遇到了麻烦。
“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围不上呢?怎样改进才可以围上呢?”
于是学生就在反复尝试中不断辨析、思考、判断、探究,发现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作为老师,智慧地把学生课堂中的错误放大、再放大,不急于定论,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观点,在“阳光”下将错误的原因一一“昭示”,对错误认识得越深刻,越能促进对真理的掌握。这样的阳光也是不能省略的。
心理学家阿瑟·柯伯斯在研究教师观念时说,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也许莫过于教师自己相信的是什么。容许学生在学习中出错,从表面看是教师的外显行为,其实质是一个教师的学生观问题,正是这种学生观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而安全的氛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应该正视自己面对学生错误的误区,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从而正视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持宽容等待的态度。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这样一道题:下面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是 ?是的在下面( )打“√”。
有个同学说这个图能表示 ,另一个同学说不能。
师:请这两位同学说说你们各自的理由。
生1:因为把圆平均分成了4份,涂了一份,所以涂色部分表示 。(此学生受前面思维定势的影响)
生2:它没有平均分成4份,所以我认为我的对。
师:转向第一个同学,你觉得呢?
生1:我还是觉得我的对。
生2:因为它的宽度虽然平均分了,但是面积没有平均分,所以不对。
师:现在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生:对呀!(该名学生恍然大悟)
师:你知道你的问题的关键在哪儿了吧?
生:知道。要看面积是否平均分。
师:非常好。勇于承认错误,并且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借助这一问题,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维空间,让两名学生在辩论中摸清源头,抓住比例尺的本质,将实践和数学原理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这样的阳光更不能省略,它可以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光彩。
课堂上我们不要恨错误、躲错误,学生就不会怕错误、瞒错误。这“错误”就如同不能省略的阳光一样,是学习中必须要经历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学习中的盲点和死角变成教学中的亮点和广角,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原本就属于他们的“阳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