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学会赏识让教育更有效(张维伟)
发布时间:2014-12-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维伟

学会赏识让教育更有效  

礼河实验学校    张维伟  

读着《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这本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其中的事件我们几乎都遇到过,只是处理的方法不同,取得的结果当让也不一样了。书中《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这篇文章使我感触很深,让我觉得赏识学生很重要。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学生就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赏识学生就要给他自尊、自信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那么,学生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学生个性的心态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常常会感觉自己运气特别糟,接到了一个纪律差学习不自觉的班,这些孩子一天到晚没心没肺,反复给他们讲道理,但他们就是不往心里去。以致我们常常愁眉紧锁,长吁短叹,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我紧锁的愁眉,不停的长吁短叹终于在看了《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这篇文章舒展了,停下了,同时也惭愧。的确,我为什么不能像文中作者那样想想小时候的自己,想想自己与他们同龄的时候是否也犯过以上类似的错误呢?我不断反思自己:在我上小学的那个时代,生活还不算太富裕,“偷瓜摸枣”在孩子心目中根本不是事;早晨起床时,总是磨磨蹭蹭赖着不想起,上学迟到是常事;每天家庭作业常常丢三落四的完不成,见怪不怪……  

联系儿时的伙伴们,然后看看现在的自己,读读文中的主人公,我幡然醒悟:从小顽劣的孩子,现在成才的不是大有人才吗?我们能说这些“偷瓜摸枣”、上学迟到的孩子、不完成作业的孩子等以后就真的没有出息吗?真的不敢断言!  

这篇文章的阅读,确实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会了蹲下身来看待孩子,让我学会了时常变成孩子来看待孩子,让我学会了包容孩子的缺点,让我学会了自己在童年时做不到的事,绝不要求学生此时做到,我想如果用这样的心态赏识孩子,我定会渐渐理解孩子,与孩子的心理共鸣,不再与孩子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情……,就会时常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赏识孩子。  

赏识的基础是对学生理智的爱。教师爱学生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教师正是肩负这种神圣使命的人,也是对自己的学生倾注全部身心和无私奉献的人。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班上的一位叫郑萌萌的女孩,因为一向学习成绩差,而且总喜欢在我面前套近乎,因为这我内心特别讨厌她。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 前不久在我上的公开课上,因为要活跃课堂气氛,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都积极举手发言。郑萌萌也一次又一次地举起了在我看来只会给我带来麻烦的手。我自然而然一次又一次地忽略着这一次次高高举起的手。下课铃声一响,她就跑过来一脸委屈地对我说:“老师,我一直举手你为什么不叫我呢?”我因为当时心情好就不经意用双手捧了一下她的脸,微笑着对她说:“你真棒!对不起,举手的人太多,老师没注意,下次一定叫你 。”我随口的一句话她却信了,以后每次语文课她总是积极举手抢着发言,有时还真答对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赏识对她应该有促进作用,果然不出所料,上个星期天的一篇小作,她居然写了满满的一页纸,虽然语句不太通顺,错别字也多了点,但行文流畅,内容感情真挚,中心明确,还真不错。由此可见赏识是一曲爱心赞歌,只要付出就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也许这也是改变学生一生的转折点,一些棘手的事也许会“事倍功半”通过这个事例,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终于明白:一个不善于赏识他的学生的教师,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人生还真是一个锻造工艺,在一定的时期内,铁就是铁,只有我们慢慢锻造,铁才能逐渐成为钢,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这也是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学到的重要的一课!  

总之,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多赏识的话语感悟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每位同学都能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献出几分爱心,学生就会回报给你几分真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