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尊重敲开学生心灵之窗(刘文华)
发布时间:2014-12-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文华

  

尊重敲开学生心灵之窗
                   礼河实验学校刘文华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我在二十年的教学中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我会这样想,跟学生做朋友的老师是好老师;有时我想经常跟学生玩游戏的教师是受欢迎的好老师;有时我又认为少布置作业的老师是好老师;---想法很多,但是结合学生的学生生活实践,又感觉这些可能是一方面的因素,但非全部涵义。但是我读了《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后,我豁然而解惑:优秀的教师应富有爱心,尊重学生,善于反省,坚守信念,善于沟通,变通睿智(颇有办法)。
本次的读书心得我专门阐述如何尊重学生。因为我读书后的反思认为尊重能敲开学生心灵之窗。我做了二十年教师,反思自己在对待学生上总是居高临下的时候多,无论谈话语气还是处理学生问题上,所以我今天重新定位自己,在思想上重新剖析自己,尊重绝非一句空话,而是以学习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学生。书中读到的几则很重要的我受益匪浅的小故事:尊重的姿势一文中谈到:对别人的尊重可能有不同的方式,不管是端坐还是坐立,不管是躲开不看,还是放低自己,都能彰显闪耀的人格;换一扇窗这个故事告诉我要引导孩子积极的乐观的发展,这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微笑里有爱迪生”。所以尊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句尊重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也许换来的是学生一生的自信和成就。教育是一种师生共同活动,它应当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信任的基础上的活动。作为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人民教室,更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每个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发展,注重对学生个体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向。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穿尊重学生这一准则呢?我总结归类三点:
一、            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这是老师的意识领域,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平等、友好的对待每个学生,消除师生间的尊卑、贵贱;教育批评学生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善良可信任的,即使批评也是因为我错了,这样的信任态度才能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发展。
二、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们来自不同家庭,生活经历、个性特点都存在着一定差异,能力也有强有弱。作为教师,首先要接受学生的差异,不要以标准答案来对学生要一样的要求。那些对于知识暂时还不能全部接受,或者接受的很慢的学生,我们更应给予容纳、关怀和照顾。而且在教学中还应寻找或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鼓励他们在课堂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于调皮,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学生,我们还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寻找适当的机会点评教育,让他们明白尊重是相互的。书中的换一扇窗就是这个道理。
三、            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是孩子,他们的错误是必然的,所以是可以原谅的。他们的幼稚和不成熟也是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教师不要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书中有句话是这样描述的:不要在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胸怀就会宽广很多,就不会和学生的错误过不去,也就不会和自己过不去,那看待学生就会看到他们很多可爱的方面,就会发现原来这些学生还真不错。因为推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后真的发现他们很纯真,少年的纯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