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积极组织下,我有心拜读了撰写的《优秀教师的6个核心品质》一书,读后心情愉悦,引发深思,受益匪浅。
为什么说读这本书会心情愉悦呢?那是因为,这本书的写作方法上与与以往的教育方面的著作不同,他用一个个短小而精彩、接地气但又富含哲理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大门。让我每读一个故事或有感悟,或有共鸣、或有启发思考。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有要有娴熟的教学技巧外,还应该拥有一些核心品质:富有爱心、尊重学生、善于反省、坚守信念、善于沟通、颇有办法…………
本书第二辑重点是阐述要如何学会尊重的,其实尊重他人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底线!读这一辑我花的时间最长,思考的也最多。每一个故事我都细细品味了,每一次都有收获。做老师以来,我在教学上总是兢兢业业,力求把最好的呈现在课堂上,传授给孩子。优秀教师首要的是爱学生,我自问是很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给他们辅导,要说到尊重学生,我就有些汗颜了。我这几年一直教低年级的孩子,这些刚刚离开幼儿园,踏入小学的孩子,他们天真懵懂,好动活泼。每一件事,每一项要求都要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强调才行。这时候我觉得自己更多的是处于一个发号施令的角色,没有考虑的孩子的心里需求,只是尽快的把他们带上正轨,成为一个好学生。对孩子就少了尊重,认为他们还小,即使尊重了他们,他们也不懂。但这本书中的故事如当头棒喝,让我明白尊重处处在,尊重时时有,尊重不分年龄。例如:尊重的姿势一文他就生动的告诉我们:对别人的尊重可能有不同的方式,不管是端坐还是站立,不管是躲开不看,还是放低自己,都能彰显闪耀的人格。我班有个视听障碍的学生,在班级里,他的个子最小,身体也最弱。因为视力,听力都有问题,学习上怎么也跟不上,作业等都要在课后我单独辅导下完成。我觉得既然孩子分到我的教室,我对他的学习,生活就有责任。可以说在这个孩子的身上我花了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成果不大,成绩总是上不来,而且这个学生上课总喜欢做小动作不听课,还屡教不改。所以时间长了,我对这孩子就不够宽容了,有时会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他,几次之后,我觉得这孩子跟同学交流更少了,到我面前也畏畏缩缩的,学过心理学的我马上意识到这孩子似乎开始畏惧社交了。当我为他寻找原因时,我突然明白我没有给他足够的尊重,并且我的态度还间接影响了教室其他孩子对这个孩子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失误,我马上改变方法,给他更多的耐心,经常蹲下身子和他说悄悄话;课堂上,更多的关注他,带着他融入到课堂氛围中。不就之后我又看到他脸上纯真干净的笑容了,当他把自己珍藏的棒棒糖送给我时。我由衷的体会到尊重孩子比一个老师的所谓的责任心更重要。读这本书我对尊重学生的魅力感悟就更深了。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微笑中有爱迪生”。 所以,必须尊重、和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一句尊重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也许换来的是孩子们一生的自信和成就。我希望自己在孩子的启蒙期带给他们的是尊重,平等,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