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育,从尊重开始(王琳)
发布时间:2014-12-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琳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兴趣淡然,失去了信心,不参与学习,有的则有说有笑,扰乱课堂秩序。这些孩子如何教育?如何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个体,既要顾全大局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许多不同之中寻求和谐。作为教师应该静下心来重新认识好学习“教育人首先要尊重人”这一准则。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只是角色不同,是教与育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学生认真学习,掌握知识,二者具有不同的职责。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但作为教师要谨慎处理学生所犯的错误,多一些宽容和谅解,少一些声色俱厉的批评和指责。不要一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学生的行为。在课堂上尽量给每个孩子平等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有了失误,切不可做出有损于学生尊严的评价。不要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在学生有困难时、犯错误时,正是他们最需要教师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是知识学习和探索的主人,教师是他们的辅佐者、指路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师生才能平等和谐相处,教与学才能在愉悦的、健康的氛围中进行。 所谓严要有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提出以后,要使学生自觉接受,所提出的要求再好,如果不能在实践中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内在要求,那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提出要求时教师要面对现实,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处境,尊重学生的现实状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爱及对他们的尊重。不要埋怨那些学困生没有上进心,没有毅力。也许他们的心理包袱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也许他们努力过去却收效甚微,又没有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也许他们每天都渴望回答对哪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以换取老师那久违的、难得的微笑;也许他们每天都在痛苦地挣扎、默默地自责,却没人拉他们一把。而我们耐心地去指导他们,诚心诚意地去帮助他们他们就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教师的我们,再不要从言行上有意无意地忽视他们了。持之以恒地去认识他们,同情他们,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当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时,教给他们合适的学习方法,不要在乎他们与别人的差距;当他们不感兴趣时,灰心时,也不要责怪他们,谅解他们吧。因为他们失败的时候太多了,成功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概念。他们还没用成人那么明智,我们没理由要求他们无条件的克服一切困难。许多我们期待的优秀品质正需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去塑造和培养。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每天多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让他们每个人觉得老师心里装着他,也许就是一些简单的举动将成为孩子们奋进的动力。 我信奉的是鼓励教育,所以本人对学生是表扬为主,批评为次,所以我认为表扬的武器是最好的武士。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