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是最好的老师》有感
徐坚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爱是最好的老师》,里面说了一个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他们的未来。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通过调查发现其中只有4人曾经进过监狱。
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十分困惑。
看了这则故事,深有感触。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用先进的调查法、统计学进行科学研究,对贫民窟的孩子的未来进行预测,但是预测失败了。
我想环境固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尤其是不良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很大的。在贫民窟中生活的孩子,由于社会环境、周围人文素养、教育条件都很差,这些条件和因素的确是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的。孩子长大了会有犯罪现象也是很有可能的,毕竟成长环境差呀。可是眼睛人员的科学研究和预测还是失败了。这视乎违反了一般的常理,其中一点有什么因素起到了关键的改变作用。原来通过调查,发现这里的许多孩子都是有一个妇女教过的。研究人员找到了那个妇女,想知道那个妇女究竟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
一切都明白了,原来是爱的作用,“爱”是可以改变人的成长环境的。爱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教师无论你生在何处,只要心中怀有爱的心,那么的确可以改变许多。可以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即便周围充满了“污染物“,依然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这就是爱的魅力,所以心中怀有爱的人是幸福的,拥有老师爱的学生是幸运的。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陶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告诉我们: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就应心怀爱心,循循善诱,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一颗爱孩子的心来做好每一件事,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师如父母般的爱。孩子会对拥有我们的爱而铭记一生。
爱在点点滴滴的生活里,让我们用细心的爱去呵护好培养好我们的学生吧,因为他们需要老师的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