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王强)
发布时间:2015-03-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强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
作      者
李镇西
阅 读 时 间
2015.3 
教 师 姓 名
王强
年 段、学 科
九年级、政治
精彩摘录:
说起对新世纪教育的眺望,我却忽然想起了2000多年前,孔子与其学生的一次聊天——
当孔子问及学生们的志向时,子路等人踌躇满志地大谈治国安邦的理想,孔子不以为然。随和他问曾点:“点,尔何如?”曾点从容不迫地应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的意思是说,在暮春三月的时候,穿上春天的服装,相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走回来。比起子路等人,曾点的志向似乎并不“崇高”,但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孔子的共鸣,孔子情不自禁长叹一声说:“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我是在大学时才第一次从《论语》中读到这段对话的,当时颇感困惑:曾点的话,毫无半点雄心壮志可言,不过表面了他是一个“耍哥”而已,为什么竟然博得孔子的赞赏呢?后来,我成了一名教师,再读这段对话时,我渐渐明白了一点点,或者干脆说我开始“理解”孔子了——从他对曾点的赞赏,我间接地感受到了孔子所追求的一种教育模式(境界?),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我甚至想象出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光明媚的原野上,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或席地而坐谈经论道,或迎风而跑歌咏舞蹈,他们的歌声在春风和阳光之中流淌,他们的笑声在蓝天和白云之间飘荡……
 
 
 
 
 
 
读书感悟:
初中思品教学是以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它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应该以生活体验为视角,不但能够丰富初中思品教学课堂,真正的落实思品课程的德育功能,而且能够让教育贴近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
“思品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思品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特点。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想像、去体验。并用从课堂上获得的思品知识去指导现实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升华学到的思品知识,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更具生活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