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孔静)
发布时间:2015-03-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kongjing

 

书籍或文章名称
教育的智慧
作      者
李镇西
阅 读 时 间
2015.3 
教 师 姓 名
孔静
年 段、学 科
中级部、政治
精彩摘录: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在我的眼中,学生是作为共性存在的教育呃逆荣,而不是一个个独具个性的人。
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生长着美好思想和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而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要想用三言两语来概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它全部理论的基石无非就是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
绝不人云亦云,做一个勇于独立思考的教育者;绝不因循守旧,做一个善于创新的教育者——是我那一时期教育的自觉追求。
 唯分数至上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
读书感悟:
读教育的智慧第一篇让我对素质教育、集体教育这两个方面有所收获。
素质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眼中有人,更要心中有人,把学生视为人格尊严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和探求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通知。落实素质教育不能仅仅留在教育的技术层面,更要实现理念上的转变,用现在一流行词来说必须走心。我们必须要相信学生内心生长着美好的思想和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并尽我们所能保护好这片田地。
但不可否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确实会看到一些孩子的心灵已然是一片干旱,表现在学习与生活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类孩子的一点点美好往往需要我们老师付出更多才能唤醒,而在这过程中我们我们需要运用更多的教育智慧、教学策略,花费更多的心思。教师切不可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强行拔苗助长,要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生活,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做铺垫。
就集体教育而言,我们教师往往容易忽视集体教育功能的开发,引导学生在集体中进行自我教育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集体、融入集体,拥有与他人交往的优秀品质,实现自我超越。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推崇集体教育的同事,切不可压制个性,亦不能让学生形成人云亦云的态度,失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学生需要具备坚持真理的勇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