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朱虹)
发布时间:2015-03-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虹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教育的智慧(没有思想就没有个性)
作      者
李镇西
阅 读 时 间
2015.3.25 
教 师 姓 名
朱虹
年 段、学 科
七年级数学 
精彩摘录:
是的,任何一个杰出的教育专家或优秀教师,其教育模式、风格乃至具体的方法技巧都深深地打着他的个性烙印。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阅历、智力类型、知识结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 以及所处的环境文化、所面对的学生实际等等因素,就决定了任何一个教育专家都是惟一的、不可重复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苦苦“学习”于漪、魏书生却老也成不了第二个于漪、第二个魏书生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许多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难以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我这样说,当然不是反对向优秀教师学习,而是想说,向优秀教师学习主要是学习其教育思想,而不是机械地照搬其方法;而且,其先进的教育思想也必须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别人的精华融进自己的血肉。因此,我非常赞同程翔老师的观点:“我们必须以自身为基础来吸取消化别人的先进经验。我们学习于漪老师,并非把自己变成于漪老师;我们学习魏书生老师,也并非把自己变成魏书生老师。其实,即使你想变成于漪、魏书生也是不可能的。他们所达到的高度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高峰,别人是不可企及的;你只能重新创造一座属于自己的高峰。这个高峰就是结合的产物。
读书感悟:
李镇西老师在这篇文章里,强调了思想对塑造教学个性的重要性。
首先,李老师认为,让教育充满个性,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所谓让教育充满个性,对学生而言,是指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潜能和价值,反对一切非人性的教育措施,培养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生物的、社会的、认识的、情感的、道德的及没敢的全面成长,成为健全的社会公民;对教育者而言,则要求我们具备科学与民主的教育思想以及否有创造性的教育方式、方法与手段。
接着,李老师指出,目前而言,语文教育特点对教师个性的呼唤与语文教学现状对教师个性的压抑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方面寄希望于整个国家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为语文教学开拓越来越广阔的歌星天地;另一方面是语文教师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额素质,在与应试教育的“周旋”中形成自己的教育个性。
我对后一方面是深有同感的。有一段时间,学校在搞几步几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给有的教师的课堂创造性带来了一定的束缚,但是每次的公开课和教案检查,这又是一个不可动摇的评分标准,然后有的教师每次都是选取必要的阶段,结合自己的想法,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应付了差事,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接下来,李老师又指出,教育个性的背后是思想。他任务,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处决十分敏感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作为思想者的教师,在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具体的驾驭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让思考的火炬照亮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的确是这样,从古到今多少先哲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究其一生的心血,仍然留有遗憾,可见真理之路是何其漫漫!我常想,中学生其实非常容易受到教师思想的影响,所以如果教师的三观不正的话,很容易给祖国的未来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即使是成年的教师,如果不能经考反省的话,也会抱有执念,想来还是比较可怕的。
不过我也会想,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这应该是一个多元的回答,所以教师可以知道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便是引导学生善于思考。这样,也不用压力太大了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