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连媛媛)
发布时间:2015-03-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连媛媛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
作? ? ??者 李镇西 阅 读 时 间 2015年3月
教?师?姓?名 连媛媛 年 段、学 科 八年级物理?
精彩摘录: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要求“后进学生”在一个早晨就杜绝所有坏习惯,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而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对集体中某个或某些“后进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转化为集体舆论的褒贬,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不只是“后进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有了进步,是全班的光荣;自己犯了错误,是全班的耻辱。
“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的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一次家访、一次班会或听一次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优秀学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育者因此而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要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逐渐缩短或者错误程度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读书感悟:
提到对“后进生”的教育,相信大多数老师都觉得是件极为头痛的事。主要问题就是所谓的“屡教不改”“只说不做”“左耳听,右耳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使教师也觉得没有什么成效,不如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听话的孩子身上,可以给班级争取更大的荣誉,这是我们教育工作中普遍的一种现象。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花费了多少唇舌,思想教育,三番五次地找家长共同探讨,甚至学校给出一些处分,也有些学生频频在家长、老师面前做出各种各样的保证,但这些都没能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
问题出在哪里了?并不是教师没有动脑去解决,并不是学生完全不愿去改变,也许一切都只差了一点点。作为老师,不能太急于看到后进生的转变。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可是坏习惯的摒弃,需要的可能是半年一年甚至更久。教师要多出一些耐心,理解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多看到他们的进步,无论是多么微小,都要适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逐步建立起自信,找到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校可以找个伙伴监督,帮助改正一些坏习惯,排除学习上的困境,使其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在家父母多多关心,使学生多方面感到温暖,尽量坚持每天改变一点点。
?
?
?
?
?
?
?
?
?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