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袁亚丰)
发布时间:2015-03-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袁亚丰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教育的智慧
作      者
李镇西
阅 读 时 间
2015.3 
教 师 姓 名
袁亚丰
年 段、学 科
八年级地理 
精彩摘录:
教师的权威究竟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或者说,教师的权威从何而来?我认为教师的权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的权威来自教师这一特定的职业角色。也就是说,虽然某一位具体的教师从教之初并不具备从天而降的权威,但因为教师职业本身就具备了某些先验性的威信,这就使所有教师具有了理论上的权威性。长期的社会舆论对教师职业的褒扬,自然而然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形象,人们受舆论的引导便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敬意。同时,教师职业本身拥有的某些“权利”强化了教师的权威。这些“权利”包括考试判分、评三好生、推荐保送、写评语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却影响着学生的命运,教师便因学生的敬畏而产生了某种权威感。但另一方面,教师的权威更重要的是来自教育者本身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知识结构、教学技巧、教育艺术等,这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必然会体现出来的,应该说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其威信的高低。而人格因素则是教育者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体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汇聚成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也是教师的真正权威所在。一般说来,教学技术精湛而人格高尚的教师,其威信必然很高。在教师权威来源的两个因素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的年龄越大,越看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读书感悟:
我想说,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应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一旦形成,将会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作用。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拥护,使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而事实上效果并没有这么理想,在课上往往会碰到不守纪律,闹课堂的学生,会遇到管不了学生,上不了课的情况。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教师已不能靠传统的“严师”来获得学生的尊重。而应该注意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老师威信越高,学生就越会视他们为榜样,会崇拜他们,对他们的课会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对于他们的表扬乃至批评教育都会乐于接受。而反之可能效果就大不相同。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期望的侧重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威信形成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而我面对的中学生,他们的理智因素增强了,最佩服的可能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型的教师。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所以我们要以身作则,不能一味地以教师的权威来命令学生,比如班级卫生方面,我们老师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带领学生去完成的更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了解的信息知识量也很大,那这就对我们老师有了更大的挑战。所以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是“自来水”,从而让学生对你刮目相看,更加尊重、拥护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